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建成环境对通勤者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影响研究 收藏
建成环境对通勤者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影响研究

建成环境对通勤者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影响研究

作     者:王擎苍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何保红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2302[工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0823[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主      题:建成环境 通勤者 非工作活动出行 时空制约 双职工家庭 

摘      要:探讨建成环境与出行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优化城市空间供给以引导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一直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但大量现有研究仅仅将研究视角聚焦于通勤行为,对于通勤者的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关注较少。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更为丰富多样的日常活动出行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不仅体现在休息日,工作日的通勤者也常常在上下班的途中安排非工作活动出行,这使得原本由通勤行为导致的交通拥堵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以建成环境对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为出发点,有必要将研究视角转向通勤者的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通过改善通勤者职住地的建成环境,达到既满足通勤者非工作活动出行需求又能使非工作出行距离显著缩短的目的。这也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工作日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建成环境对通勤者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现状,发现大部分关注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的研究并未对通勤者的各类活动有更深入的分析与理解,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时空制约关系。此外,大量研究都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家庭中其他通勤者的非工作活动的考虑。这些都导致模型结果不能准确评估建成环境对通勤者的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的影响。因此,基于以上研究的不足,本文引入活动分析法、时间地理学以及家庭活动出行研究成果,从工作活动时长和是否用车两个维度刻画通勤者的时空制约模式,分别构建建成环境对通勤者个体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的影响理论框架、建成环境对双职工家庭成员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的影响理论框架,使用2016年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Openstreetmap道路网数据、百度地图POI数据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框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高混合度、公交可达性良好且道路连通性更优的建成环境可以显著增加通勤者非工作活动频次、减少非工作出行距离,工作地建成环境相比居住地建成环境影响程度更高。通勤者的工作活动时长和是否用车在建成环境对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的影响中存在调节效应,当工作时长减少或使用小汽车出行时,建成环境对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的影响减弱,其中居住地建成环境的影响不会受到工作活动时长的调节。在工作活动时长与是否用车组合起来刻画通勤者时空制约模式时,两者之间存在主次关系,工作活动时长是调节建成环境对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影响的主要因素。家庭视角下,当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时空制约差异时,家庭成员交互作用显著,工作地建成环境的影响也会通过成员交互关系对其他家庭成员的非工作活动出行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在理论上完善建成环境对通勤者非工作活动出行影响机理,在实践上为土地利用政策或交通政策提供更为细致精确的指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