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共享居住形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杜宏武;寿劲秋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303[工学-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摘 要:建筑本质上是以空间设计服务于使用者,使用者的需求与使用方式对于空间设计至关重要。与城市居民密切关联的居住空间始终受到较大的关注,居住空间的设计与居民的居住生活方式,空间使用方式密切相关。传统住宅小区的居住形态下,因出现公共空间缺失、邻里交往较弱、社区氛围感不强等问题,加之人口集中的发达地区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城市居民一方面要负担高额的居住成本,另一方面社会交往的情感需要又无法得到满足。共享居住是当今共享经济在城市居住领域的新现象和新形态,加之人们对于居住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现基本生存的物理空间层面,而更加渴求情感层面的满足。因共享居住所提倡的“共享生活、合作居住的生活理念切中了人们对于居住空间情感渴望的关键所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共享居住形态与传统住宅小区居住形态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并已有不少实践,但缺乏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本论文在探讨共享居住概念界定、共享居住形态相关的居住方式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对应的空间特征,以求在理论上对其进行补充。文章具体分为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在当前缺乏共享居住相关概念界定的情况下对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进行界定,阐明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相关研究综述,明确研究的内容与目的,进而建构研究方法与框架,作为全文立论。第二章进行基础研究。梳理共享居住的理念发展与实践启示,概括共享资源的构成要素,对共享居住进行模式与类型解析和划分,为下文的具体研究开展做先导性铺垫。第三章进行居住方式层面的共享生活特征研究。主要论述居民的同质基础、社区文化的营造过程与方式、邻里交往生活的主要特征。第四章进行居住建筑形态层面的空间特征研究。分别研究其区位与建筑类型选择、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场地空间设计和建筑立面设计等特征、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功能组成与布局、空间的共享形式、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等空间特征。第五部分进行总结和未来探索。结合入住、访谈和调研总结住户对共享居住的整体评价,归纳共享居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相关的居住实践和探索性居住理念,进行共享居住的未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