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中国东南地区壳幔结构 收藏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中国东南地区壳幔结构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中国东南地区壳幔结构

作     者:许烁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信富;徐亚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81801[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      题:中国东南地区 接收函数 莫霍面 LAB CCP叠加 

摘      要:P波接收函数方法是获取地壳内部S波速度结构、探测地震台站下方莫霍面深度及物质成分组成、上地幔不连续面、岩石圈地幔的间断面等的常规方法。但受壳内多次波的影响,P波接收函数中来自岩石圈和软流圈界面(LAB)的Ps转换震相易被淹没。和P波接收函数不同之处,S波接收函数利用的是Sp转换震相,它们的周期较长,频率也较低,虽不能解决地壳和地幔岩石圈内的精细结构问题,但可以用于研究渐变的转换带结构(不连续界面)。在地震波形数据记录中,Sp转换波先于S波到达,所有的多次波都出现在S波之后,这一特点使它们能够将一次转换相与多次波相分离,不会发生与壳内多次波的重叠而被淹没的情况,所以,S波接收函数更适合于LAB深度的探测。本论文利用东南地区国家固定台网89个固定台站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三分量地震数据,挑选震中距为30-90°、体波震级大于5.0的远震事件开展P波接收函数研究,通过P波接收函数的提取、H-?叠加、CCP叠加得到了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利用东南地区国家固定台网183个固定台站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三分量地震数据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布设的68个流动台站自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的连续三分量地震数据,选取震中距为55-85°、体波震级大于5.5的远震事件开展S波接收函数,包括S波接收函数的提取、CCP(共转换点)叠加等步骤,得到了研究区岩石圈-软流圈界面(LAB)深度。P波接收函数结果显示研究区Moho面深度在30 km左右,S波接收函数结果显示研究区LAB深度在60-80 km之间。东南地区岩石圈明显减薄,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软流圈大范围上涌以及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导致的岩石圈拉张造成的。东南地区具体的构造演化过程还需要结合其它地球物理方法、构造地质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