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换乘衔接优化的历史城区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收藏
基于换乘衔接优化的历史城区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换乘衔接优化的历史城区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作     者:黄佳宇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于世军;张志祥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23[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主      题:历史城区 交通协调 交通容量 可达性 换乘衔接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与日俱增,导致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不断加大。而历史城区往往处于城市中特殊的地理区位,面临着内部道路网密度低、停车供给不足、公交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同时,历史城区的保护要求往往也制约着交通发展,难以通过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建设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协调历史城区交通系统的发展关系,实现交通系统整体服务能力的最大化,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历史城区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交通换乘衔接体系是影响各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围绕交通换乘衔接体系对历史城区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开展研究,选择交通系统容量和交通可达性作为交通系统整体服务能力的表征指标,用于评估历史城区交通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换乘衔接体系配置优化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在分析历史城区主要交通特征的基础上,从不同视角对历史城区交通系统构成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分别从动-静态交通系统、个体-公共交通系统、非机动化-机动化交通系统、内-外交通系统等角度分析了历史城区交通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之处,并系统分析了交通换乘衔接体系对各类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特征。(2)研究了历史城区交通系统容量测算和评估方法。历史城区交通系统容量的形成受各交通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在计算了个体交通、公共交通、动态交通、静态交通等各子系统交通容量的基础上,考虑各交通系统的竞争、协作、制约关系,提出了交通系统总体容量的测算和评估方法,并以扬州市历史城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3)研究了历史城区交通可达性的测算和评估方法。在综合分析现有可达性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城区交通方式之间相互协作、竞争关系,建立了基于换乘衔接的历史城区交通可达性指标,以评估出行服务连续性特征。在可达性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方式之间相互竞争的特征,提出历史城区交通可达性差异指数,并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可用于评估交通方式之间协作和竞争关系,最后以扬州市历史城区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4)提出了历史城区交通换乘衔接体系配置优化方法。以历史城区交通系统协调发展为目的,研究构建历史城区换乘衔接体系配置优化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个体连续出行过程中的广义费用,反映了交通容量限制和交通可达性对路径选择的影响。模型以个体广义出行总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优化历史城区换乘衔接站点配置,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算例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法的适用性,可为历史城区换乘衔接站点的布局优化提供指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