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 ——以广州市X社工机构为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林平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摘 要: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互动形成的关系,它具有永久性、亲密性。亲子关系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发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城市中流动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参与观察、访谈发现,流动儿童的亲子关系存在很大问题,它已经影响到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并且和城市儿童的亲子关系相比,流动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更加疏离或紧张。因此改善流动儿童的亲子关系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在优势视角和社会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发现小组工作方法能有效地改善流动儿童亲子关系。小组活动前笔者通过访谈法收集服务对象的信息,发现流动儿童亲子关系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亲子间互动频率低、沟通主题单调、沟通的主动性不强。其原因是亲子间沟通出现了问题;父母不懂得正确的教养方式、教育方式;父母和孩子对改变问题的信心不足;孩子表达能力欠缺;父母与孩子不会互相表达爱。为了改善亲子关系,笔者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小组活动。七次小组活动后,通过笔者的观察以及服务对象的反馈,笔者发现流动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改善。父母学会了与孩子沟通互动的技巧;学会了正确教养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信心上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孩子与父母懂得了应该互相表达爱意。因此在解决流动儿童亲子关系这一问题上小组工作方法很有效果。但是活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本论文分为七章对问题进行阐述。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第二章主要是文献梳理,包括三个方面,亲子关系的研究、流动儿童研究以及流动儿童的亲子关系研究。第三章是研究设计,包括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及资料收集。第四章主要阐述小组活动介入前的背景。第五章主要介绍小组活动的设计思路、介入过程以及活动过程的评估。第六章对小组工作方法干预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评估分为两个两面,一方面是家长与孩子对小组活动结果的反馈,一方面是社会工作者对小组活动的结果评估。此外本章对小组工作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一章是结论与讨论部分,结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现状以及小组工作介入的效果,讨论部分主要讨论了方法与理论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