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视觉人类学视角下姜健乡村纪实摄影研究 收藏
视觉人类学视角下姜健乡村纪实摄影研究

视觉人类学视角下姜健乡村纪实摄影研究

作     者:徐文静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健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304[艺术学-美术学] 13[艺术学] 

主      题:视觉人类学 乡村纪实摄影 姜健 

摘      要:1976年4月5日于天安门广场举办的“四五运动迅速将中国摄影师的自觉意识以及文化意识唤醒。之后,以王志平等为代表的摄影师自发成立了民间摄影团体“四月影会,以此表达他们对摄影长期以来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不满,以及呼吁摄影人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由。1979年4月,“自然·社会·人影展于北京开幕,标志着中国纪实摄影第一次摆脱极左意识形态的束缚,对长期以来的粉饰、摆布和造像行为所进行的一次观念上的颠覆与革新。到了 80年代,中国纪实摄影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至此,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纪实摄影家们,他们以摄影的方式记录生活,反映社会现象与社会价值。姜健是该时期重要的纪实摄影家之一,他的一系列摄影作品,以简单、淳朴、冷静的拍摄观念完成了他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姜健从身边环境入手,直面各种社会现象,创作出了《场景》、《主人》、《我的幼儿园》、《马街说书人》、《孤儿档案》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姜健的乡村纪实作品无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手法,都契合视觉人类学相关理念和核心思想。本文从视觉人类学的角度对姜健乡村纪实摄影进行深入研究,以挖掘其中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本文首先探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相关文献综述,通过资料整理发现其研究方向以及研究价值。其次概述了视觉人类学与乡村纪实摄影的概念,其中包含了对视觉人类学基本定义、乡村纪实摄影内涵以及摄影与视觉人类学的联系的研究。然后探析姜健乡村纪实摄影中的视觉人类学语境,从视觉人类学在摄影中的发展、姜健乡村纪实摄影与视觉人类学的融合、中西方摄影观念的融合这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姜健乡村纪实摄影与视觉人类学的关联。此外重点阐释姜健乡村纪实摄影作品中的视觉人类学特征,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拍摄方法的科学性,包括田野调查与图像深度描绘;二是关注以农民、弱势群体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物;三是创作手法的纪实性,包括环境肖像的拍摄、人与物的静态呈现、类型化并置呈现的拍摄方式;四是姜健影像中“看与“被看的观看模式,包括内容的客观呈现、参与式观看模式、以及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对视与对话。最后探究姜健乡村纪实摄影的视觉人类学的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姜健乡村纪实摄影中的乡土情结,包括农民情结以及弱势群体情结;二是姜健乡村纪实摄影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反思,姜健用其摄影观对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真实情况做出了准确的观察与记录;三是姜健乡村纪实摄影的再现与表现,包括再现的审美以及个人视角和思维空间的建立。本文正是从这几大方面探寻姜健乡村纪实摄影中的视觉人类学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