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园区开发型安置社区政治参与的研究 ——特征、形成因素及拓展 收藏
园区开发型安置社区政治参与的研究 ——特征、形成因素及拓展

园区开发型安置社区政治参与的研究 ——特征、形成因素及拓展

作     者:朱剑文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有亮;唐安淮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0202[法学-中外政治制度] 

主      题:开发园区 社会影响 安置社区 政治参与 扎根理论 

摘      要:园区,一般是指依据项目所在地的相关规划,主要发展某一优势产业,集中布局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开发区。园区开发工程使得大量土地原住民进入城市,加快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催生了安置居民这一群体,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扩大安置社区政治参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措施。园区开发工程嵌入社区的过程中,加速社区结构转型,实现社区发展,而社区发展也引发了社区政治参与的阶梯演变,因而园区开发工程必然会对社区政治参与产生理论影响。从我国城乡社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城镇社区处于政治参与阶梯上游而乡村社区处于下游,正从乡村逐步过渡到城镇的安置社区自然也会表现出独特的政治参与特征。因此,本文选取南京市开发区10个安置社区,7个城镇社区和3个乡村社区,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安置社区的政治参与特征,可以发现安置社区政治参与确实与城乡社区不同:首先是安置社区政治参与表现出行为和意识的偏差,即虽然安置社区整体具有更高的政治参与意愿,但社区整体参与政治事务的程度却偏低,行为意识不匹配;其次安置社区政治参与只与拆迁安置有关,与开发区类型及主导产业无关,居民所属行业和岗位并不会影响社区政治参与结果;三是社区内部组织发育不足,存在规模小,影响范围小的问题;最后是安置社区居民更为认可非制度形式的参与。相较于城镇对照组和乡村对照组,安置社区居民选择参与方式的人数最少,更多居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渠道可以影响政府的决策。另一方面,安置社区选择非制度参与的人数较多,选择寻求新闻媒体帮助和网上发帖两种方式的人数较少,安置社区政治参与表现出更多极端性。为了解释安置社区政治参与特征,本文采取基于文本分析的扎根理论,构建安置社区政治参与的解释框架。通过对51名安置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本文建立了环境、制度、文化、认知和利益为主线的理论框架。其逻辑是工程对社区产生了环境、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变化,乡村动员式的参与文化、制度、环境解体。安置社区内部精英人口大量流失,使得社区的共同利益以及自我管理参与渠道尚未形成,安置社区居民在现阶段更加强调城镇化的适应过程,因而没有采取积极行动,间接影响到政治参与特征。而园区开发工程在认知和利益两方面则直接影响安置社区政治参与,过往失败的政治参与经验使得安置社区政治参与效能感较低,对基层政府不信任感较强,参与行为较少。但是接触政府所获得现实利益又吸引着居民,造成安置社区政治参与工具化的现状。最后,本文针对当前安置社区政治参与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围绕政府应注重基层治理资源的培养,社区居委会则应吸收居民精英,社区组织应注意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三点思路,提出消除权力贫困、居委会去行政化以及自治组织建设等拓展安置社区政治参与路径的具体措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