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瘀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Notch-1、DLL-4表达干预的实验研究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怡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健脾化瘀解毒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CD34+ Notch-1 DLL-4
摘 要: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对其胃黏膜上皮组织中CD34+病理性微血管新生、Notch-1和DLL-4蛋白表达的影响,探寻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1.本次实验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成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期间大鼠死亡4只,第8周末随机选取2只大鼠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以验证造模情况,随后再将造模组分成模型组(9只)、叶酸组(9只)、健脾化瘀解毒方高剂量组(9只)、健脾化瘀解毒方低剂量组(9只)。各组分别简称为空白组、模型组、叶酸组、中高组、中低组。2.造模组采用“MNNG-乙醇复合造模法复制CAG大鼠模型,连续造模20周,第9周开始灌胃治疗。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按10ml/kg/d剂量予生理盐水灌胃;叶酸组大鼠每只按1.8mg/kg/d灌胃治疗;中高、中低两组大鼠每只分别按15.8g/kg/d、7.9g/kg/d灌胃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期间根据大鼠体重变化调整用药剂量。3.实验结束后于大鼠胃体-窦交界处取3块胃黏膜上皮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其病变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组织中CD34+微血管密度,以及Notch-1、DLL-4蛋白表达情况。再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结果:1.一般情况改变:模型组大鼠时有粪便稀溏,进食量减少,平均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毛色枯槁,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等情况。而各治疗组大鼠上述情况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尤以中高、中低组改善明显。2.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观察造模后大鼠胃黏膜固有腺体明显萎缩,腺管排列紊乱形状扭曲,细胞核固缩,核浆比例失调,并出现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病变,治疗后中高、中低组大鼠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增加、腺体排列规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均得到明显改善。叶酸组大鼠亦有改善,但程度不及中高、中低组。***34+微血管密度改变: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CD34+微血管密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组、中低组大鼠胃黏膜CD34+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高、中低两组大鼠胃黏膜组织DLL-4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脾化瘀解毒方能够抑制及改善CAG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病变,这可能与本方能减少胃黏膜上皮组织CD34+病理性微血管密度,抑制DLL-4蛋白表达有关。2.各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组织中Notch-1无明显差异,提示Notch-1可能不是CAG病变的阳性指标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