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金融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机制研究——基于上海税务管理实践的分析 收藏
金融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机制研究——基于上海税务管理实践的分析

金融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机制研究——基于上海税务管理实践的分析

作     者:宋晓昱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魏陆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3[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 

主      题:税收风险 风险管理 税收征管 金融行业 

摘      要:上海定位于“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中国金融机构最为密集、功能最强大的聚集地。金融行业在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税收的贡献持续提升。为突破税收管理瓶颈,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使税收管理员的职责逐步向风险管理转变,通过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税收征管效率有本质提升。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积极探索和丰富税收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为提高税法遵从度和降低征纳成本提供支撑,有效地强化了税源专业化管理。但在税收风险管理实践中,征纳双方仍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影响和制约税收风险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对纳税人开展风险识别,筛选出疑点信息较多、风险系数较大的纳税人。税收风险识别既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也是税收风险管理的难点所在。因此,应准确认识税收风险识别理念的内涵和作用,研究税收风险识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现状,正视税收风险识别存在问题,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税收风险识别质量和效率。本文以上海金融行业税收风险识别为研究对象,梳理上海市金融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机制的现状,从制度框架、机构设置、信息体系和识别工具四部分介绍税收风险识别机制的主要内容,即以税收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为依托,以税收风险识别指标、模型为识别手段,内外数据要素紧密协调的税收风险识别机制。这其中,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是税收风险识别工作能够高效开展的基础,内外数据要素是税收风险识别工作的信息来源,税收风险识别指标与模型是税收风险识别机制发挥作用的核心。本文在分析上海金融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机制时发现,目前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税务机构职能交叉重叠、纵向管理流程割裂、横向联系不密切的问题;信息体系方面存在数据获取缺失、后期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识别工具方面存在行业性识别指标欠缺、计算机识别应用程度低、二次识别缺失等问题。本文借助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税收遵从理论分析和解决上述问题,其中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税收不遵从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不对称理论是解释税收风险识别机制存在不足和改进方向的理论支持,税务机关在本质上是无法从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但可以通过改进识别机制来减轻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税收遵从理论是对税收风险识别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的理论支持,论述在税制既定的情况下,完善征管模式是促进纳税遵从行为的主要方式。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税收风险管理运用广泛,借助信息化手段设置有效指标体系,数据收集全面并高度整合等等,都对我国金融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机制具有很好的启示。最后,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主要视角,在税收遵从理论及国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机制的建议,对下一步如何理清税收风险识别机构配置与协作、拓宽信息数据量与质、探究风险识别指标、设置风险模型等提出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