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微地形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收藏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微地形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微地形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作     者:马晓慧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岩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微地形 植被覆盖度 植被类型 植被恢复 景观指数 

摘      要: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即使在丘陵区沟间地的坡面上也存在陡坎、缓台、浅沟、切沟和塌陷等各种微地形变化。在黄土高原进行人工造林时,往往忽略微地形内水土和土壤养分等条件的差异,造成人工林林分质量差和成活率不高的现象。为了揭示微地形分布特征及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内退耕还林(草)典型小流域,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微地形、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应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微地形对植被生长和恢复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精细造林提供依据。具体结论如下:(1)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至第五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内的景观破碎程度为丘一区丘二区高塬区丘四区丘五区丘三区。切沟在多数类型区内都是面积比例最大的微地形,塌陷次之,浅沟虽然斑块密度大,但是面积很小,陡坎和缓台面积比例较小。(2)陡坎以及丘四区和丘五区多数微地形植被覆盖度均值都显著小于原状坡面,其它类型区微地形内植被覆盖度与原状坡面差值不大。(3)丘一区原状坡面主要以草地为主,浅沟与原状坡面相似,陡坎、缓台、切沟和塌陷都有少量灌木分布,缓台和切沟内还有少量乔木分布。丘二区原状坡面以灌-草为主,浅沟与原状坡面相似,缓台、切沟和塌陷内都有灌木和乔木分布。丘四区原状坡面和微地形内都以草地为主。丘五区原状坡面以草地为主,缓台、浅沟、切沟和塌陷内都有少量灌木和乔木分布,微地形影响显著。丘三区和高塬区原状坡面都以乔-灌-草为主,微地形与原状坡面植被生活型相近。(4)以丘二区为例,分析封禁治理和人工造林条件下,微地形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3年,封禁治理流域(合沟)内切沟和塌陷的植被覆盖度改善程度最大,人工造林流域(柴沟)内塌陷的植被覆盖度改善程度最大。封禁流域内切沟和塌陷乔木面积比例增幅都大于原状坡面;人工流域内浅沟和切沟灌木面积比例增幅都大于原状坡面,塌陷内乔木面积比例增幅大于原状坡面。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