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多层螺旋CT对腹主动脉分叉解剖特点的研究 收藏
基于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多层螺旋CT对腹主动脉分叉解剖特点的研究

基于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多层螺旋CT对腹主动脉分叉解剖特点的研究

作     者:李伟儒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孙成建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6[医学-放射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多层螺旋CT CT图像后处理 腹主动脉分叉 

摘      要:目的:随着血管外科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经髂血管-腹主动脉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术前明确腹主动脉分叉部位的解剖特点是提高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操作成功的重要保证。CT检查是了解血管解剖特点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多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临床医师了解血管解剖特点提供了可靠方法。本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拟应用多层螺旋CT联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腹主动脉分叉的解剖特点进行研究,明确多层螺旋CT联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研究腹主动脉分叉解剖特点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医院行腹部增强扫描的1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分为五组,分别为30岁组(≥30且40岁)、40岁组(≥40岁且50岁)、50岁组(≥50岁且60岁)、60岁组(≥60岁且70岁)和70岁组(≥70岁)。将所有病例的数据传送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分别使用容积再现法(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法(multiple planar reformat,MPR)、曲面重建法(curved planar reformat,CPR)等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测量男、女组间及不同年龄组间腹主动脉分叉和髂内外动脉分叉对应的椎体高度、腹主动脉分叉夹角、腹主动脉末端直径、髂总动脉起始端直径、腹主动脉分叉及双侧髂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在VR图像测量腹主动脉分叉、左右髂内外动脉分叉对应的椎体高度:L3/4椎间盘及以上、L4椎体上1/2、L4椎体下1/2、L4-5椎间盘、L5椎体、L5/S1椎间盘、S1椎体、S1椎体以下。VR图像上,以双侧髂总动脉管腔中心线的夹角为腹主动脉分叉夹角。在CPR图像上,以腹主动脉为中心线将主动脉展开并拉伸,分别测量双侧髂总动脉的长度;测量腹主动脉末端直径、双侧髂总动脉起始端直径。在CPR图像及原始图像上分析腹主动脉分叉及双侧髂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分析斑块的有无及对应管腔的狭窄程度。不同性别间参数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侧别间参数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不同年龄组间参数比较使用ANOVA方差分析,组间参数多重比较使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主动脉分叉最常发生于L4椎体下1/2水平,54/153患者腹主动脉分叉位于L4椎体下1/2,男女患者分别为33/92和21/61;各个年龄段同样以腹主动脉分叉位于L4椎体下1/2最多。男女性患者腹主动脉分叉夹角平均值分别为(39.86±11.34)°和(42.51±15.41)°,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233);各年龄组间主动脉分叉夹角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70)。男女患者中腹主动脉末端直径分别为(1.62±0.18)cm和(1.43±0.20)cm,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间腹主动脉末端直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2),随年龄呈递增趋势。男女患者左侧髂总动脉直径分别为(1.08±0.11)cm和(0.97±0.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左侧髂总动脉直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左侧髂总动脉直径逐渐增大,而各组间右侧髂总动脉直径无统计学差异。57/92和25/61的男女患者发生腹主动脉分叉动脉粥样硬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男性腹主动脉分叉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各年龄组间腹主动脉分叉动脉硬化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腹主动脉分叉动脉硬化的发生呈增高的趋势。男性患者双侧髂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间左侧髂动脉动脉硬化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01),随着年龄增大,双侧髂动脉动脉硬化的发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通过腹主动脉分叉和髂内外动脉分叉对应的椎体高度、腹主动脉分叉夹角、腹主动脉末端直径、髂总动脉起始端直径、腹主动脉分叉及双侧髂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等多方面对腹主动脉分叉解剖特点进行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