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视域下的第三届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彭相珍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本文是一篇关于第三届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的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笔者和笔者的老师在此次论坛上负责汉英交替传译。报告拟从塞莱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视角对本次汉英交传实践进行分析讨论,探讨所选取翻译策略的有效性。释意理论提出翻译的三角模式:即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强调译者应该准确传达发言者的意思和情感,而不是照搬语言的形式。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笔者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对发言人的信息做出有效筛选和整合,并运用了省译、意译、句式重组、增译等口译策略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因此作者在译后分析选用释意理论指导分析过程,希望在口译策略选取方面给未来类似的交传项目提供一些可借鉴做法。本报告总共分四章,第一章是简介,第二章是翻译过程描述,第三章将在释意理论的视角下对案例进行分析。作为本实践报告的主体,本章先介绍了释意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在释意理论的视角下,对笔者翻译过程中的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是总结与反思,笔者在本章分析了此次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和局限,并对日后的口译学习提出一些建议。基于实践和分析,笔者认为汉英交传中,省译、意译、句式重组和增译都是可选取的有效策略。通过对释意理论在汉英交传中的应用的初步探讨,笔者期待未来更多学者或译员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希望本报告对日后的汉英口译交传实践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