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洪涝灾害风险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 ——以河北武安市为例 收藏
基于洪涝灾害风险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 ——以河北武安市为例

基于洪涝灾害风险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 ——以河北武安市为例

作     者:成陆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付梅臣;张海兵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81405[工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14[工学-土木工程]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洪涝灾害 风险评价 CLUE-S模型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武安市 

摘      要:洪灾是世界范围内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对人民财产生活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风险评价可以为区域洪灾监督预测、防洪减灾措施的制定以及对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本文以河北武安市为研究区域,以灾害风险系统理论为基础,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从洪涝灾害的致灾危险性、灾害敏感性以及防减灾能力三个方面出发,选取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密度、经济投入水平等社会经济要素等评价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利用GIS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得出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并利用历史灾害数据进行验证。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选取相关驱动因子,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指标体系。基于洪灾风险评价结果和土地利用驱动机制研究,采用CLUE-S模型模拟未来武安市土地利用格局,并为市域内土地利用管控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武安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并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武安市洪涝灾害风险区域差异较为明显,风险分布整体呈现由中部、西南部高风险区向四周逐渐递减的特点;从行政区划看,武安镇、阳邑镇、徘徊镇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处于高风险等级,北部、西北部以及东部部分乡(镇)的洪涝灾害风险较低;通过历史灾情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的武安市洪涝灾害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高,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构建武安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指标体系,并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从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自然地理因素三个方面出发,选取距主要铁路的距离、高程等共10个驱动因子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指标体系,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检验,结果表明各地类在空间分布上拟合度较高。(3)利用CLUE-S模型模拟武安市未来土地利用情况,并提出相关土地利用管控建议。将武安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成果拟合到CLUE-S模型中,并对模型其他所需参数进行设置,模拟未来目标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经对比验证求得Kappa系数为0.841,说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较高。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土地利用优化结果,为今后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用地格局提供相关管控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