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人类造型能力研究——以石器、雕塑、画刻为例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正俊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7[理学] 0712[理学-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 0602[历史学-中国史]
摘 要:造型能力是从人的形成之初就开始,贯穿人类进化始终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也是人造物还不能称为艺术之前对自然事物改造的探索结果。近年来我国的艺术发生学研究出现了部门分离化与决定论多元化两个倾向,不同门类艺术体系的发生学能够贴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单独进行研究,决定艺术发生的因素受多方面的影响的观点也在国内流行起来。较典型有影响力的研究如邓福星的“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说,只是在该书出版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许多古人类学、分子人类学和考古资料的欠缺,该理论引起了一定的争议。现在看来,“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说蕴含了两种较为先进的观点,一是以和人类的进化同步的动态的研究观点,促进了“艺术起源学向“艺术发生学转化:二是在动态发展的观点中体现了对多元决定论的包容。这两种观点都有利于促进艺术发生学领域研究的丰富。本文以“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说为基本观点,将艺术起源研究与艺术本质研究、原始艺术的催动力研究和原始艺术本身的研究区别开来,以分子人类学视野的人类进化学说和近年来考古人类学的解剖学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雕塑及画刻遗存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比同期或早期石器的造型方式,以发生学的研究方法代替艺术起源学观点,证明“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说的合理性与“集体表象在原始审美领域的体现,得出人类造型产品出现的上限和人类造型能力产生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