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A的苏南乡村旅游地景观规划策略研究 ——以苏州旺山村为例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丁金华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主 题:社会网络分析(SNA) 苏南乡村旅游地 景观空间 规划策略
摘 要:在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苏南地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地区,旅游地建设获得了长足进步,整体景观环境得到提升。但是,苏南乡村旅游地景观规划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景观城市化与同质化、地域性文化失语等方面,进一步导致苏南乡村旅游地景观无法满足社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简称SNA)的分析方法与原理,试图从苏南乡村旅游地景观空间的物质形态与社会需求特征两个层面出发,关注景观空间规划现状及主要使用群体村民、游客的景观空间需求,探讨景观空间的物质形态与社会群体景观需求的相关性、提出景观规划与优化策略,对提升苏南乡村旅游地景观的社会价值与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旅游地景观的相关研究中,大量文献对对乡村旅游地显性的物质空间形态进行定性研究。本研究,将社会网络分析(SNA)作为研究苏南乡村旅游地景观空间的主要方法的原因在于,SNA可用于分析乡村旅游地景观空间与其社会表征及其相互关联性。首先,社会网络分析(SNA)采用模型构建、图论等定量研究方法,呈现可视化的图以及网络结构图,强调网络内部个体的相互行为关系。本研究通过定量化研究苏南乡村旅游地景观物质空间网络结构与村民、游客行为网络结构,剖析景观空间的物质形态结构与景观社会需求特征。其次,SNA的量化分析结果,可以弥补对于现阶段相关研究的不足,为景观规划策略的提出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本研究首先结合景观物质空间思维与社会网络分析(SNA)分析方法、原理,分别构建景观空间网络模型与个体行为网络模型。其次,结合景观空间网络模型指标对景观物质空间结构与社会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第一,在景观空间网络模型中,将SNA中的中间中心势(Centralization)、度数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与CONCOR(Convergent correlation)作为参数指标,分别从景观空间系统连通性、景观空间可达性与景观空间集群分布对乡村旅游地的景观物质空间进行探析。第二,在个体行为网络模型中,从村民与游客的景观社会需求层面入手,根据实地调研收集村民与游客在景观空间节点间的行为路径,将SNA中的度数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小世界值(SWI)与切点分析(Cutpoints)作为参数指标,分别从群体景观偏好、空间认知与活动路线对村民与游客的景观空间需求进行探析。第三,“空间-需求的整体综合分析,探究景观物质空间网络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关联性及对景观空间规划在布局、吸引力等方面的现状与不足进行总结。最后,选取苏南典型乡村旅游地苏州旺山村为靶区进行实证应用研究,将基于SNA的景观空间分析方法应用于此,提出其景观规划策略。基于实地调研与数据整理,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归纳旺山村景观空间规划的现状,致力于以村民、游客的景观需求为依据,指导苏州旺山村旅游地景观空间的物质形态规划。同时,进一步引出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地景观规划策略的探究与思考,有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