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验在中国的引入及其对初等教育成绩考查方法改进的研究(1920-1937)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学强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120403[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04010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摘 要: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教育测验兴起于欧洲,进而传播到美国。教育测验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教育思潮、科学心理学及实验教育学的影响,主张人的一些特质可以用量化的方法来分析。这一观念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经过一些留美学生的介绍引入我国,与当时中国传统的主观、论文式的考试相比,教育测验显得更为科学和客观。时值新文化运动,在科学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以及教育团体的推波助澜中,教育测验如火如荼的应用到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去,改进了初等教育的成绩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近代师范院校和部分高等院校有关教育学的课程中开设了教育测验与统计,树立了教育研究方法中量化研究的观念,促进了近代教育的科学化。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测验在我国的引入及其对初等教育成绩考查方法的改进进行研究,从整体上理清这段时间内我国教育测验的引入和成绩考查方法改进的核心问题。为保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分别从教育测验的兴起、教育测验在我国的引入、教育测验对初等教育成绩考查方法改进的主要内容等这些基本问题入手并展开论述,而后试图重构这一动态的历史事实。通过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分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测验在我国的引入和传播,对教育测验通过改进初等教育成绩考查方法的考查过程、试题编制和计分方法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剖析,并对成绩考查法呈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这一历史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其间产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值得后人借鉴。教育测验在施测过程中的方法和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等教育成绩考查方法,使初等教育的成绩考查在考查过程、试题内容、记分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改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但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测验本身所具有的优点与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在了初等教育成绩考查上。教育测验的引入及其对初等教育成绩方法的改进这一过程已成历史,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成绩考查确有历史的影子,在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认真的思考总结之后,我们将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