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身份的缺失与重建——托尼·莫里森《家》的空间叙事分析 收藏
身份的缺失与重建——托尼·莫里森《家》的空间叙事分析

身份的缺失与重建——托尼·莫里森《家》的空间叙事分析

作     者:吴林燕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晓晖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家》 身份危机 身份重建 空间叙事 

摘      要: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是当代美国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迄今为止,莫里森共出版了11部小说。她的作品在美国文学领域及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接受度,也引发了广泛的解读与研究的兴趣。《家》发表于2012年,是她后期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两位主人公——哥哥弗兰克和妹妹茜——在被迫迁徙,离家出走,重回家乡的过程中,经历的身份危机、身份追寻和身份重建等心理历程。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或多或少都经历了身份危机。由于来自主流社会长期的种族歧视和政治压迫,以及被迫迁徙或离家出走造成的物理生存空间的变化,他们逐渐对自我身份和黑人集体身份产生困惑。但是他们从未放弃反抗命运,一直在为重建身份不断努力。本文试图结合亨利·列斐伏尔和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文本空间及心理空间角度探讨《家》中黑人身份的缺失与重建问题。正文部分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通过分析弗兰克和茜在物理空间中主动或被动的离家行为,以及社会空间中的种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探讨两位主人公身份危机的表现形式。第二章通过分析文本空间中叙述视角转换形成的对话空间和非线性叙事造成的时空变化,探讨主人公为追寻身份所做的诸多努力。第三章从心理空间层面,分析主人公的身份重建结果,包括集体身份和自我身份。弗兰克和茜通过认可黑人文化重建集体身份;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分别通过重获男子气概和自我独立,最终成功重建自我身份。莫里森的作品一直在探讨黑人的身份困境,但不同于莫里森过去的作品,《家》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小说的圆满结局引发人们对国家、集体和个体的思考。在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