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哈尔滨主城区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海辉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摘 要:随着“健康中国和“宜居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市民对于生态保障、环境景观、健身设施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园作为城市的“绿窗,其合理布局对于市民健康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具有促进作用。需求性是评价公园能否满足市民需要的重要指标,除了满足公园数量这一基本需求以外,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公园在空间使用方面的舒适性与便捷性,公园可达性能较好地表达公园布局合理性与市民使用公平性,是评价公园布局与获得的有效手段。鉴于此,本文以哈尔滨主城区77座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Depthmap和GIS等分析软件,借助空间句法理论,研究哈尔滨主城区形态演变特征,划分出人群活动强度较大的区域,探讨各座公园的可达性水平,主体内容如下:(1)对哈尔滨主城区交通和公园资料分类整理并进行实地调研,绘制哈尔滨主城区路网,通过Depthmap软件生成线段模型,结合实测交通流量值验证模型应用的可行性;运用空间句法探索77座公园的连接度、整合度、深度、协同度和效率值,得出哈尔滨主城区七个不同行政区内公园的可达性水平。其中,全局可达性表达了主城区内市民到达公园的可达性水平;局部可达性指的是主城区一定区域内市民到达公园的可达性高低;感知可达性体现了公园网络布局与人流集聚程度的相关性;心理可达性体现了市民到达公园前的吸引力与渗透力。(2)POI反映市民空间分布与活动强度,以哈尔滨主城区77座公园作为离散点生成泰森多边形,近似为各座公园的服务面积,将各类POI叠加起来与各座公园的服务面积进行空间连接,对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的需求性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城市空间下市民对于公园绿地的需求程度。得出公园需求性及服务压力偏高的区位主要在中央大街、博物馆、哈西大街、和兴路、火车站等整合度较高的老城区内。(3)结合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现状、需求性与可达性分析,总结得出城市发展与公园建设不同步;公园分布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各行政区公园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公园多沿江或沟而建;公园布局与可达性数值分布存在配给“错位,一些可达性值较高且人群密集的区域缺乏公园建设,部分公园密集的区域空间可达性数值较低;公园的感知可达性整体上来讲水平适中,平房区、松北区西部、呼兰区东部等范围内公园感知性水平较低;公园规模与心理可达性不相符;不同行政区内公园的可达性差异较大等问题。(4)对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的可达性合理布局与优化提升提出建议,如提升公园自身的吸引力与可达性;增强松花江两侧、铁路沿线的空间可达性;完善区域间路网的规划建设;对不同行政区实施多样化的增绿措施,有效提高公园的可达性水平。借此进一步提升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的服务公平性和空间可达性水平,使公园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满足不同市民的游憩、健身需要,促进“宜居城市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