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社会符号学视域下《朱柏庐治家格言》英译本比较研究 收藏
社会符号学视域下《朱柏庐治家格言》英译本比较研究

社会符号学视域下《朱柏庐治家格言》英译本比较研究

作     者:余燕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任运忠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社会符号学 《朱柏庐治家格言》 对比 翻译原则 

摘      要:《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以修身齐家为宗旨,广采儒家的为人处世经验编撰而成,被尊为“治家之经,是几百年来在国内外脍炙人口的中国童蒙养正的必读经典,对保留和传承中华美德产生了持久、广泛和深入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朱柏庐治家格言》进行了英译,其英译本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在西方和东南亚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张香桐院士和郭著章教授的译本尤为学术界推崇。本文以社会符号学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分析张香桐院士和郭著章教授对《朱柏庐治家格言》的英译。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Saussure)最早建议建立“符号学的学科,他提出语言是一种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社会符号学翻译观,社会符号学翻译观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不仅要竭力再现原文的意义,还要尽量接近原文的功能,在意义和功能上做到忠实于源语。本文从意义传递和功能再现两个方面,研究了《朱柏庐治家格言》张香桐英译本和郭著章英译本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社会符号学翻译观提出的“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标准为指导,采用例证法、对照分析法,客观地探讨了《朱柏庐治家格言》两个英译本对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传递和译文中对原文的信息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再现,总结了两个英译本的得失。张香桐院士的诗体译本为追求押韵导致对意义和文化的阐释不够全面;郭教授的散体译本不能再现原文的风格和审美功能。作者对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目的是总结两个译本的得失,为复译该典籍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提出复译《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三条基本翻译原则:还原文本原意、重构诗歌风格和明晰文化内涵,以期推动中国传统蒙学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