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安氏Ⅱ1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咬合分析 收藏
安氏Ⅱ1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咬合分析

安氏Ⅱ1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咬合分析

作     者:闫亚姿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玉如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临界病例 拔牙 咬合接触 

摘      要:安氏Ⅱ错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类型,一般以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前牙深覆盖、磨牙远中关系为主要特点。安氏Ⅱ错的矫治以是否拔牙为标准分为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关于是否拔牙,临床上正畸医生主要考虑牙列的拥挤度,spee曲线高度,软组织侧貌,骨面型和牙弓突度等。对于拔牙矫治,安氏Ⅱ错畸形可以利用上颌拔牙间隙内收上颌前牙,矫正深覆盖,改善侧貌美观,下颌利用拔牙间隙前移磨牙,矫正磨牙关系。不拔牙矫治可以通过扩弓、Ⅱ类牵引、推磨牙向远中的方式内收前牙、矫正磨牙关系。大多数情况,临床上对于是否拔牙医生可以取得共识,但仍有一部分错畸形处于可以拔牙也可以不拔牙的临界状态,没有明显的拔牙或是不拔牙的指征,拔牙或是不拔牙均能达到平衡、稳定、美观的矫治目的,我们将这部分病例归为临界病例。正畸医师判断正畸患者是否拔牙矫治的临床依据之一是侧貌突度,临床上常用的判断原则是面部突度大的患者通常需要拔牙矫治,而面部突度小的患者通常选择不拔牙治疗。但是对于面部突度接近正常的临界病例,到底应该采用拔牙还是不拔牙治疗是正畸临床设计中的难点。目的对安氏Ⅱ错畸形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后的咬合接触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期从咬合接触方面为临界病例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在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口腔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错畸形患者中选取初诊及矫治结束半年内的病例共126例,三位有经验的正畸医生以多数肯定原则及意见明显不一致原则选出最终实验样本,临界病例41例。其中安氏Ⅱ错畸形临界病例矫治前11例,以病例中记录的矫治计划是否拔牙将矫治后30例临界病例分为拔牙矫治组(14例)和不拔牙矫治组(16例),使用Tee-tester咬合分析仪测量记录三组患者矫治结束后的各项咬合接触指标,全牙列总接触面积(TCA),全牙列总力值(TOF),单位面积力值,力不对称指数(AOF),咬合力中心点(COF),并对各项咬合接触数据进行记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三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与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1、错畸形组、拔牙矫治组、不拔牙矫治组的TCA、TOF的比较,错畸形组与拔牙矫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牙矫治组与不拔牙矫治组,错畸形组与不拔牙矫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错畸形组与拔牙矫治组间单位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错畸形组与拔牙矫治组,错畸形组与不拔牙矫治组间力不对称指数(AOF)、咬合力中心点(C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拔牙矫治的患者在咬合接触面积和咬合力方面比拔牙矫治患者更有优势。2、拔牙矫治患者的咬合改善更加显著。3、拔牙或者不拔牙对ICP位的稳定性没有影响,两种矫治均能达到稳定而均衡的咬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