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身份登记错误的司法审查探究 收藏
身份登记错误的司法审查探究

身份登记错误的司法审查探究

作     者:金娇娇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金承东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30106[法学-诉讼法学] 

主      题:身份登记 登记错误 司法审查 

摘      要:在我国,身份登记对公民的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影响重大,若存在登记错误,可能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害。而对身份登记法律属性及功能的认识模糊,是造成登记错误司法审查的主要障碍。本文旨在通过围绕身份登记的性质功能以及身份登记错误的产生原因,对身份登记错误的司法审查路径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身份登记的性质及功能界定。首先,介绍了我国立法对于身份登记的相关规定。其次,对身份登记的性质进行界定,多数类型属于行政确认行为,少数属于行政许可行为,但均属于行政法律行为的范畴。再次,对身份登记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包括备案公示、证明确认、权利保护、社会管理。最后,说明本文的讨论范围主要是围绕身份证登记、户口登记以及婚姻登记。第二部分是身份登记错误的表现及原因。身份登记错误包括应当登记而未登记、未正确登记、不应登记而登记。产生原因包括制度缺陷;当事人过错:疏忽或无知、故意作假;行政机关过错:故意或过失;混合过错。第三部分是研究身份登记案件司法审查路径的特殊性。围绕性质、功能及错误原因分析,从司法角度,对身份登记行政诉讼案件中存在的原告资格问题、审查标准以及裁判方式的适用进行了分析。具体而言,首先,在身份登记案件中,对于身份登记当事人死亡的,其近亲属的诉权应受到限制,若登记内容涉及死者生前自主决定的人身权,通常认定其不具备原告主体资格,若近亲属以侵害死者权益为由提起诉讼,且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死者生前具有变更或者撤销的意愿的,应当认可其原告主体资格。其次,司法审查标准应当以登记机关的审查范围为限,以形式审查为原则,辅以实质审查,同时履行较高的注意义务。最后,分析司法实践中各种判决方式包括履行判决、撤销判决、确认违法判决、确认无效判决、驳回原告起诉判决适用的身份登记错误情形。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