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股份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培辉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08[工学]
摘 要: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效率要得到快速的提升,城市污水处理需要规模庞大、设计复杂的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在污水处理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能覆盖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迫使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券来筹集资金,政府面临着严峻的债务风险。为了缓解严峻的局面,中央决定借鉴国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但是,由于国内的制度不够完善以及PPP模式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对社会资本的吸引能力不足,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遇到困境。随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被引入到PPP项目中,创新性的解决了PPP项目融资难的问题。2017年3月份,首批PPP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成功发行,标志着PPP证券资产化的进程在我国开启。本文选取了首批PPP资产证券化项目之一的首创股份PPP资产证券化项目进行案例分析。首先对2017年PPP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阐述首创股份PPP资产证券化项目从基础资产的选取到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期间的相关要素和流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融资原因方面对首创股份PPP资产证券化项目进行分析,明确首创股份发行证券化产品旨在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通过对基础资产以及信用增级措施进行分析发现其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是PPP资产证券化项目中的基础资产尚未实现破产隔离、基础资产无法实现出表、信用增级措施过于依赖增信主体、原始权益人自持次级证券导致融资效果降低、信用评级体系不透明等。通过案例分析对首创股份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提出完善PPP资产证券化项目发展的相关建议。主要是PPP资产证券化项目应该通过对国外整体业务证券化模式的借鉴探索我国基础资产实现破产隔离的出路,积极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出售、丰富增信主体、减少次级证券自持比例以及完善评级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