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Z指数的贵州干旱特征时空演化 收藏
基于Z指数的贵州干旱特征时空演化

基于Z指数的贵州干旱特征时空演化

作     者:钱莉莉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贺中华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主      题:干旱 Z指数 时空分布 

摘      要:干旱:是一种水量相对亏缺的自然现象,干旱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称为干旱灾害(中国天气网,2015)。干旱灾害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干旱是一种全球性普遍发生的自然灾害,具有反复出现、破坏性极大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是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喀斯特广泛分布的贵州省干旱现象尤为显著,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合理的选用干旱指标进行长时间序列干旱特征分析,对于旱情监测、灾情分析、制定有效防旱抗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干旱指标是干旱程度的定量表达,合理的选用干旱指标对于旱情监测、灾情分析、制定有效防旱抗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干旱监测指标诸多,本文从气象、遥感、与遥感综合监测指标对国内外干旱的监测方法、指标、风险评价进行分类综述,力求对干旱研究做全面总结。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分析贵州省1961015年干旱时空演变特征。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概述如下:(1)根据监测数据的来源可将干旱监测方法分为三类:气象监测方法、遥感监测方法与综合遥感监测方法。根据指标性质将其分为气象干旱指数、遥感干旱指数、综合干旱指数。气象监测指标起源最早、计算简单快捷,但基于站点获取数据,数据结构单一且要求较长的时序性,站点数据缺失或失真是不容忽视的弱点。遥感干旱指数数据源为面数据,时效性与准确性较高,但数据处理过程复杂,且具有区域适用性限制。综合监测指标多渠道获取数据,构建多指标模型,适用性与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未来干旱监测研究新趋势。(2)近55年,贵州省干旱面积百分比平均值高达65%,干旱程度具有增强趋势,干旱波及范围有所增加。重旱面积百分比平均值为8%,大旱面积百分比在20%0%之间,偏旱面积百分比平均值为30%。重旱地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中部、西南部,毕节、金沙、六枝、贞丰、望谟、瓮安等地尤为显著。其中,2011年重旱现象最为严重,重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6%,发生重旱的区域自铜仁—贵阳—毕节—六盘水形成“东北—西南条形干旱带,干旱强度由此轴线向西北与东南方向递减;(3)干旱强度随着干旱频率的增高而降低。黔南、黔西南地区普遍发生偏旱,干旱强度低,但发生干旱的频率比较高,最高可达29.11%;黔中、黔北地区主要发生大旱,干旱频率最高值为25.74%;黔中、黔东南多发生重旱,但其发生频率最低,最低为1.26%。(4)喀斯特地区主要发生重旱现象,概率值高达37.63%;半喀斯特地区更易于发生大旱等级的干旱,概率值为36.56%;非喀斯特地区则更多发生偏旱等级的干旱,概率值为36.52%。因此,无论是干旱强度,还是干旱频率,都具有喀斯特地区半喀斯特地区非喀斯特地区的规律。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