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宗教双重视野下黎巴嫩政治与外交研究(1943-1991)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克仁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60304[历史学-世界地区 国别史] 06[历史学] 0603[历史学-世界史]
摘 要:黎巴嫩是一个由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组成的阿拉伯国家。在政体上,该国实行的是教派分权制。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中,各教派为了本派利益而无视国家利益,冲突不断,从而导致了长期的社会动荡。此外,由于各种外部势力对本国内政的干涉,黎巴嫩的外交一直难以实现独立自主,经常被迫卷入地区冲突。可见,自1943年建国以来,黎巴嫩在政治与外交上一直困境重重。这种现状是两大因素的产物,即民族与宗教因素。也就是说,以阿拉伯民族主义、大叙利亚民族主义为代表的民族因素和与教派政治弊端联系密切的宗教因素共同造成了黎巴嫩在政治、外交上的困境,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要想使黎巴嫩政治与外交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并实现国家在各方面的发展,一方面,要摆脱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大叙利亚民族主义对本国外交的束缚;另一方面,则需要实现本国的教派政治体制向政党政治的变革。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这些措施目前仍然难以付诸实践。1975年4月,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使黎巴嫩国内爆发了一场激烈、持久的内战。1989年10月,尽管各教派通过调解,签订了缓和矛盾的《塔伊夫协议》,但是国内固有的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黎巴嫩第二共和国于1991年建立,然而,影响国家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