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三成的青春》(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吕顺长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205[文学-日语语言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摘 要:20世纪20年代以前,翻译学科更多的是以经验为基准。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间,翻译学作为语言学的衍生学科而获得发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翻译研究者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待翻译。至20世纪80年代,以苏珊·巴斯奈特为代表提出了翻译的文化转向,文化翻译论由此逐渐成形。本报告选用的翻译实践文本是日本作家松本匡代的历史小说——《石田三成的青春》中的第五章。本书以时间线为故事推进轴,全书分九章,从逸话“三献茶的石田三成初遇秀吉开始,至关原之战前夕做结,概括了石田三成的一生。其中内容涉及到不少日本的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特点等等,因此需要译者对日本的那段历史有所了解。在九章内容中,考虑到本能寺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特殊性及知名度,故笔者写作本报告时,节选其第五章《清浊本能寺之变异闻》为分析文本,选取相关例子进行分析。本报告通过对文本整体的分析之后,选用文化翻译论作为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本报告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翻译任务描述,对翻译原因、预期目标、文本特点、文本作者做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描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文化翻译论的相关内容,也对文化翻译论的误区、“文化缺位、“文化错位等内容也进行了相关介绍;第四部分为具体案例分析,亦即本报告的重点部分,分别从语言句式的表达、汉字词的处理、文化点的补充等方面,结合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总结部分,回顾翻译过程,得出以下结论.:翻译历史小说时,文化翻译论确对译者翻译文本有一定的指导效果,但同时文化翻译论也存在不足。故此,运用文化翻译论翻译历史小说时,要尽量在了解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到“归化与“异化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