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秋茄幼苗对自然和人工降温的生理响应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陈秋夏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8[工学] 0829[工学-林业工程] 09[农学]
摘 要:秋茄(Kandelia obovata)是分布在我国最北的红树植物,在沿海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而温度是限制秋茄北移引种栽培的重要影响因子。本论文以11个种源的秋茄一年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设施栽培和田间处理,研究其自然降温条件下其不同生长季节株高、地径、生物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SOD活性和脯氨酸指标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不同种源叶片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同时人工控温设置0℃、4℃和18℃三个温度梯度,测定不同种源秋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11个种源秋茄成熟期不同,且胚轴成熟期随纬度的增加而推迟,不同种源胚轴重量、粗度差异显著,变化随纬度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秋茄中纬度分布地区的种源胚轴生物量明显高于低、高纬度地区的种源。秋茄幼苗株高增长高峰出现在6~8月,地径的增长高峰为7~9月。秋茄野外滩涂处理的生物量(平均值12.78g),明显高于设施栽培的生物量(平均值6.95g),乐清种源的根、茎、叶生物量明显增多,而海口、深圳种源生物量明显少于其他种源。野外栽培条件下湛江、北仑河口、漳江口、泉州、苍南种源的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表明苍南生长期虽短,胚轴生物量低,但在野外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秋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浓度及蒸腾速率均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设施栽培冬季生物量指标与种源胚轴重量、中部粗度和栽培时间呈正相关,与胚轴顶端粗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源纬度呈负相关。2.自然降温条件下,设施栽培试验和野外田间试验中,福鼎、乐清和苍南种源SOD活性、脯氨酸含量较高,北仑河口和湛江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96.05mg/g、34.26 mg/g,设施栽培试验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是田间试验的6倍左右。3.11个种源的秋茄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在-9.0℃~-15.2℃之间,不同种源低温半致死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苍南(-15.2℃)、深圳(-14.6℃)、湛江(-14.4℃)、福鼎(-14℃)、漳江口(-12.5℃)、泉州(-12.3℃)、乐清(-12.2℃)、北仑河口(-11.5℃)、海口(-10.3℃)、山口(-9.9℃)、九龙江口(-9.0℃)。4.人工低温胁迫试验发现,0℃处理时,福鼎、苍南、湛江种源可溶性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其他种源,此种源地的低温半致死温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