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常项目视角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马丹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摘 要:经常账户均衡是各国政府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然而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常账户却呈现出持续失衡的特征,这一现象被称为“全球失衡或“全球经济失衡。当前的全球失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以美、英为典型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长期逆差;另一方面则是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石油输出国和德、日发达经济体持续扩大的经常账户顺差。“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理论最早出自于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一经提出就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经常项目视角,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对128个样本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试图对“一国长期经济增长是顺差好还是逆差好和“经常项目失衡是否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两个问题做出回答。一方面比较分析高收入经济体和中等收入经济体经常项目历史表现差异,另一方面对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比较其跨越前后经常项目变化。在大样本数据基础上进行梳理和研究,基于一系列典型化国际事实,得出三个一般性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说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经常项目逆差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区别于传统观念上“顺差有利于经济增长,逆差不利于经济增长的观念,顺差或逆差对高收入经济体和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影响也不同;经常项目失衡对经济增长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抑制作用,对高收入经济体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方面不要畏惧经常项目逆差,一国经常项目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经济增长需要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但不是绝对平衡,在不同的阶段,进口和出口政策应该是相机变化的;另一方面,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幅度必须可控,因为经常项目余额的大小代表一国外部经济的平衡,外部经济平衡的状态需要可维持,只有为国内经济增长创造一个稳定均衡的外部环境,内部经济才不会大起大落,从而维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