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古诗押韵审美心理研究 收藏
中国古诗押韵审美心理研究

中国古诗押韵审美心理研究

作     者:谭阳刚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爱保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主      题:神经美学 认知流畅性 中国古诗 押韵 P3 

摘      要:诗歌审美心理的相关研究中,审美认知加工与审美情绪加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重要的讨论话题。虽然在已有研究中证明审美认知加工与审美情绪加工对诗歌审美心理都有重要的作用,但到底是先进行审美认知加工,还是先进行审美情绪加工,亦或是两者同时进行,这在学界尚未取得共同的认识。因此,本研究选用格律诗中的押韵规则特征,探讨诗歌审美心理加工过程中审美认知加工与审美情绪加工之间的关系。实验一采用诗歌分类识别范式,要求被试对诗歌进行识别反应任务。实验材料以符合押韵规则的诗句与不符合押韵规则的诗句随机快速地呈现,然后要求被试对诗句的主旨大意进行理解。实验发现,对于不能理解诗句大意的平均识别反应时要明显短于能理解诗句大意的平均识别反应时。此外,在能理解的诗句中,押韵诗句的平均反应时要明显短于不押韵诗句的平均反应时。实验二采用诗歌审美偏好评价范式,要求被试对诗歌进行审美偏好评价任务。诗歌实验材料也是以符合押韵规则的诗句与不符合押韵规则的诗句随机快速地呈现,然后要求被试对诗句的审美偏好做出评分。实验发现,被试的识别反应时与诗歌的审美偏好分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被试的识别反应时越长,对诗歌的审美偏好评价分数就越低。此外,不符合押韵规则的诗句审美偏好评价分数要明显低于符合押韵规则的诗句审美偏好评价分数。另外不符合押韵规则的诗句平均反应时间要明显长于符合押韵规则的诗句平均反应时间。实验三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要求被试对诗歌进行识别反应任务与审美偏好评价任务,这实际上是将实验一与实验二结合起来,对它们在时间进程上进行考察。实验结果显示出与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相同。并且发现N2波反映了审美认知加工的额中负波。此结果还说明在诗歌理解的识别反应任务中,主要发生在左半球。还发现P3波反映了审美偏好评价的偏侧化晚期正电位。此结果还说明了在诗歌的审美偏好评价任务中,既有发生在左半球的脑电波成分,也有发生在右半球的脑电波成分。最终结合生理心理审美模型、审美原型理论、认知流畅性理论、审美欣赏判断模型、审美心理加工模型等理论模型,再结合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总结出一个诗歌审美心理加工理论模型。此模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觉知觉阶段,该阶段为局部加工,为诗歌审美认知加工阶段做准备。第二阶段是思考意义阶段,该阶段为整体加工,理解了诗句的主旨大意,进而产生审美情绪。这个阶段主要发生在左半球区域。第三阶段是审美偏好评价阶段,该阶段既有局部加工,也有整体加工,但主要还是整体加工。它使审美者产生一种完型感,也产生了诗歌的意境表象。一旦个体体验到这种意境表象,就会沉浸在这种审美愉悦中。这个阶段在两个半球都有发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