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意调查报道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以《中国青年报》民意... 收藏
民意调查报道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以《中国青年报》民意...

民意调查报道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以《中国青年报》民意调查报道为例

作     者:李盛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翠芳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401[管理学-行政管理]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民意调查报道 公共领域 建构 困境 对策 

摘      要:民意调查报道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处在报刊对公共领域积极重构的阶段。报纸民调报道兴起的初衷是,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上,公开报道公众较为一致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为政府决策、政策改进提供参考,许多中央及地方媒体纷纷开设了民意调查报道的专版或栏目。国内关于公共领域的研究存在一定争议,但笔者认为,讨论公共领域在中国是否存在并无实际意义,不可否认“中国狭小的公共领域空间在政治经济全方位转型的过程中正在勃然成长。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宪政改革等的推进,网络环境下公民意识的不断勃发和成长,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拥有广阔的空间和重大的意义。民意调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基于广泛人群民意调查而形成,可以说是在民主时代,反映民意的最佳方式。本文认为民意调查报道关注民生,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意见表达和交流的平台,使普通百姓有了表达的空间和渠道,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同时促进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对话,增进社会了解,促使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和思考,并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民意调查报道促进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沟通,有利于调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矛盾,培养了公众对公共事务、国家社会发展关注、关心的意识,增强了为政府决策提供意见的能力,为政府优化决策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民众意见。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梳理了民意调查报道、公共领域等相关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并详细论述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一是强化公民意识,培养公共精神,二是促成各阶层对话,增进社会了解,三是反应民意,进行舆论监督,四是推动公众议程向政府议程的转换,五是进一步发挥媒体职能,引领社会;在第二部分的论述中,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作为目标研究媒体,《中国青年报》的民意调查版自开办以来20年的时间里,关注公众所思所想,反映民心民意,启迪公众智慧,营造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公共空间,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共意识的强化。以该报《青年调查》版上的民意调查报道作为实证分析对象,选取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个年份中的91篇报道,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全面分析该报民意调查报道在讨论公共议题,建构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打通各平台提供广阔空间,设置公开讨论的议题,观点具有批判性和建设性,拥有广泛的参与者,呈现多元观点的交锋,形成较为统一的共识等;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民意调查报道建构公共领域的困境:讨论话题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公共领域不成熟,公众素养有待提升,议题影响力有限等,并在第四部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角色;媒体要强化角色意识,有力推进;公众要强化参与意识,承担责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