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食物不耐受的赋能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收藏
基于食物不耐受的赋能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基于食物不耐受的赋能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作     者:朱丽璎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芳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11[医学-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溃疡性结肠炎 食物不耐受 肠外表现 赋能教育 生活质量 

摘      要: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探索以食物不耐受为依据进行的赋能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复发率、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探讨食物不耐受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优化和完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饮食护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为健康对照组(H组)。调查UC患者一般资料、食物不耐受及生活质量状况,比较不同人口学资料分组间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差异,UC患者采用Southerland DAI评分系统将其分为缓解期组、轻度活动组和中重度活动组,根据蒙特利尔分类分为直肠组、左半结肠组和广泛结肠组,依照肠外表现是否发生分为有肠外表现组与无肠外表现组,比较不同疾病特征分组间食物不耐受阳性率的差异。同时,调查40名健康对照的食物不耐受状况及生活质量,比较其与UC患者之间差异。将全部87例UC患者分为试验组(E组)47人,对照组(C组)40人,对试验组UC患者依据食物不耐受结果进行赋能理论指导下的赋能教育;对照组UC患者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连续干预6个月后,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调查其生活质量。分析干预前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生活质量、疾病特征及营养状况差异。结果***患者(UC组/E组+C组)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为75.09%(66/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组)37.5%(P0.05)。不同食物种类分布排序为:鸡蛋小麦牛奶玉米西红柿蟹大米大豆鳕鱼虾蘑菇牛肉,所有人均对鸡肉、猪肉耐受。UC患者食物不耐受不同人口学资料分组比较: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不同食物种类阳性率仅蟹不耐受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分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壮年组老年组青少年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仅小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壮年组对鳕鱼不耐受发生率较老年组高,青少年组与壮年组比较蟹不耐受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组组间比较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食物不耐受不同疾病特征分组比较:缓解期组、轻度活动组和中重度活动组组间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随疾病活动度的加重呈增高趋势。不同病变范围分组组间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肠外表现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肠外表现组(P0.05)。2.干预前试验组(E组)与对照组(C组)生活质量比较各维度基线水平一致(P0.05),经过6个月赋能教育和传统健康教育的干预,E组生活质量在躯体职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卫生维度得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组心理卫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C组(P0.01),而在躯体机能、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和情感职能各维度两组UC患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E组与C组Southerland DAI评分分别为2.92±2.35分、3.44±2.1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E组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2.02±2.09分)低于C组(2.86±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E组与C组肠外表现发生率线水平一致(P0.05),干预后E组肠外表现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在干预期间,C组复发率高于E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状况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提示临床应重视UC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尤其是疾病活动度较高和有伴随肠外表现发生者。2.临床应加强与UC患者的沟通,重视其现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健康问题,以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指导。3.在赋能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基于食物不耐受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提高UC患者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促进疾病预后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且较传统护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提升UC患者生活质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