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uPAR(D1D2)及整合素α5β1的协同作用与肝癌发生的相... 收藏
uPAR(D1D2)及整合素α5β1的协同作用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uPAR(D1D2)及整合素α5β1的协同作用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周英群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詹灵凌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主      题:尿激酶受体异构体uPAR(D1D2) 整合素α5β1 协同作用 肝细胞恶变 细胞信号传导 

摘      要:目的:研究选择最佳的肝细胞的培养方法分离出高密度、高纯度、高活性的肝细胞作为充足的标本来源。培养并检测正常肝细胞、肝癌旁细胞及肝癌细胞中的尿激酶受体异构体uPAR(D1D2)浓度,并检测uPAR(D1D2)和整合素α5β1在正常肝组织、肝癌癌旁组织、肝癌组织在广西人群中的表达;探讨尿激酶受体异构体uPAR(D1D2)和整合素α5β1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用正常肝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肝细胞研磨法、胰酶消化法等三种原代细胞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细胞培养方法,并以此最佳方法进行相关的细胞培养,并通过RT-PCR检测出正常肝细胞、肝癌旁细胞及肝癌细胞中的尿激酶受体异构体uPAR(D1D2)mRNA浓度;同时从60例肝癌组织、60例肝癌旁组织及25例正常肝组织中提取mRNA,选取RT-PCR方法检测uPAR(D1D2)、整合素α5β1mRNA在肝癌组织、肝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同步检测60例肝癌组织、60例癌旁组织及25例正常肝组织中uPAR(D1D2)和整合素α5β1mRNA的表达位点及表达水平。 结果:1.通过比较三种培养方法的细胞纯度、存活率及上清液白蛋白,得出肝组织贴壁法是最经济、简便易行的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 2.通过RT-PCR检测出正常肝细胞、肝癌旁细胞及肝癌细胞中的尿激酶受体异构体uPAR(D1D2)mRNA浓度,发现从正常肝细胞、肝癌旁细胞到肝癌细胞亮度有明显增强的趋势;比较各组灰度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通过RT-PCR结果发现从正常肝组织、肝癌旁组织到肝癌组织,uPAR(D1D2)、整合素α5β1的表达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比较各组灰度比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在原位杂交结果中,uPAR(D1D2)、整合素α5β1均在包浆中表达,两者的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中都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表达水平采用阳性细胞数评分和染色强度评分综合确定,比较各组的表达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uPAR(D1D2)和整合素α5β1在肝癌中的表达强度,发现两者呈正相关(rs1=0.257,P0.05;rs2=0.261,P0.05),认为uPAR(D1D2)和整合素α5β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结论:1.肝组织贴壁法是原代肝细胞培养的最佳方法,能培养出的高密度、高纯度、高活性的肝细胞为后续的试验提供了充足的标本来源。 2.从正常肝细胞、肝癌旁细胞到肝癌细胞尿激酶受体异构体uPARmRNA(D1D2)浓度其亮度有明显增强的趋势,提示与肝细胞恶变相关。 3.从正常肝组织、肝癌旁组织到肝癌组织uPAR(D1D2)和整合素α5β1mRNA的表达量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提示异构体uPAR(D1D2)和整合素α5β1的相互作用与肝细胞分化异常克隆性增生及恶变相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