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蒲松龄教育思想研究 ——基于《聊斋志异》中教育世界的考察 收藏
蒲松龄教育思想研究 ——基于《聊斋志异》中教育世界的考察

蒲松龄教育思想研究 ——基于《聊斋志异》中教育世界的考察

作     者:胡小芳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姜丽静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4010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主      题:蒲松龄 聊斋志异 教育世界 教育思想 

摘      要:《聊斋志异》作为一部经世不朽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作者蒲松龄立足于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顺应传统道德重振的时代要求,以创作来宣传教化,向人们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教育世界。小说文本中劝善惩恶的教育性与文学的娱乐性水乳交融,充分反映了蒲松龄丰富的教育思想。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教育思想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旧思想旧制度的束缚,呈现出划时代的创新意识和独特光辉,对我们发展现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聊斋志异》的教育意蕴以及蒲松龄的教育思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忽视。本文基于研究视角的调整和研究方法的革新,对《聊斋志异》中的教育世界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并以之为视窗,对蒲松龄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概括。首先,论文对《聊斋志异》创作的社会境遇和作者的人生遭际进行了历史溯源。从社会境遇来看,明清易代的政治动荡和清代的人文启蒙思潮是影响《聊斋志异》形成的时代因素;从蒲松龄的人生遭际来看,困苦不堪的生活、屡屡失败的科举和喜爱创作的性情,则构成了促使《聊斋志异》问世的个人因素。其次,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向人们勾勒出了一个包括男性教育、女性教育以及青少年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世界。其中对科举制下男性教育世界中“陋劣倖进,英雄失志的这一现象展开了有力的批判,并剖析了科考异化的原因及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对传统礼教下女性教育世界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德育观进行了反击,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男女礼顺的传统婚恋观;对古代社会中的青少年教育则进行了深刻揭露与重新构建,反对“有爱无教,提倡“尊师重道。最后,论文基于对《聊斋志异》的教育考察,进而对其蕴含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浅析,强调“才贤双重的教育目的,主张“德智并举的教育内容,推崇“活泼民主的家塾教育形式,提倡以“劝善惩恶为导向的教育方式。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这部文言小说时,担负起了“文以载道精神的传承与创造的历史使命,其所作所为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睿智。《聊斋志异》中虽然没有直接对教育理念等进行直白的论述,但是很多篇目蕴含着劝惩的教育思想。蒲松龄的教育思想教值得我们后人思考和借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