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渐渗系TaAy7-40条锈病抗性遗传分析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伍碧华;王淑荣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摘 要: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产量损失可达1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收。目前,培育抗病品种被公认为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2n=4x=28, AABB)是小麦的二级基因源,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对条锈病、白粉病等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其中很多优异基因被发现并应用于育种实践中。本研究使用的抗病亲本TaAy7-40是源自野生二粒小麦的普通小麦渐渗系,其父本为野生二粒小麦D97,母本为普通小麦川农16,经过连续多年鉴定TaAy7-40对田间混合生理小种(条中32,条中33,贵22-9,贵22-14,水源4,水源5)表现为高抗。为明确TaAy7-40的抗条锈遗传特性,在研究中以TaAy7-40为抗病亲本,川麦28为感病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对其杂交后代F1、F2和F2:3进行条锈病抗性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初步定位研究。结果显示,TaAy7-40对条锈病混合生理小种表现为苗期感病,成株期表现为高抗。而F1代成株期表现为抗病反应,表明TaAy7-40条锈病抗性为成株抗性,表现为显性遗传。结合F2与F2:3分离群体分析,进一步表明TaAy7-40的抗性可能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基于分离分组分析方法(BSA),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找到1个与该抗性基因具有一定连锁关系的SSR分子标记Xgwml46,两者间遗传距离为31.1cM。据此,初步推测TaAy7-40携带的条锈病抗性基因位于小麦7B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