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 收藏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

作     者:钟升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军跃

授予年度:2011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7[理学] 070104[理学-应用数学] 0701[理学-数学] 

主      题:重庆生产性服务业 重庆装备制造业 产业共生 耦合协调 

摘      要:生产性服务业是被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业,来源于制造业,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部分,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产业共生是不同产业之间因资源共享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新共生体。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之间共生发展对深化劳动分工、提高劳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及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共生发展是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重庆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重庆的生产性服务业还是装备制造业都存在规模较小、集聚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低度化、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两者间融合度不够等问题,从而直接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实施。因此,如何促进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提升重庆整体经济实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文献查阅法构建了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关系评价模型,对重庆及全国主要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并且,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的主要因素。同时,本文将产业经济学与生态学理论相结合,从耦合协调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共生发展策略。 论文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共生理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为提出促进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的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论文分析了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为提出促进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的对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三,构建了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重庆及全国主要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四,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最后,分别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发展的策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