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公共电视的建构——以重庆卫视改版为例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毅
授予年度:2012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逐步建构、中国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随着中国电视媒体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电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尽管我国电视传播体制中有“公共频道,在推广公共电视理念、引发人们对公共电视的思考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它不是公共电视,相反,现存的公共频道与公共电视界限模糊,公共频道“公共性身份的误读和“公共性躯壳的借用混淆了受众视听,人们经常不自觉地把公共电视的构建视角或者说关注点放在“公共字面意义之上,因而阻碍了中国公共电视发展的正确路径。 西方公共电视的运作模式,如BBC去商业化、公共服务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其独立于政府这一原则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国台湾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开始公共电视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台湾地区政经社情与大陆地区不尽相同,其公共电视发展模式和路径也仅仅可以作为大陆地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电视的借鉴而已。2011年3月,重庆卫视宣称停播所有商业广告,增加新闻节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深化红色氛围,致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尽管重庆卫视没有明显冠名构建公共电视,只是想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对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电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它高调宣扬红色文化,抹去了公共电视的本意,故其发展路径尚有待研究。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媒体不能脱离党和政府独立存在。我国广播电视国营性质不可改变,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电视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公共电视的特色。我们在详细分析“公共电视、“公共频道、“中国特色公共电视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以重庆卫视改版为例,分析了中国本土化公共性和公共领域特征,结合中国当下政经社情,建议在当下国有商业电视的基础上增加国有公共电视体制,实行国有的公共电视和国有的商业电视并存的中国特色“二元模式。 和部分学者将公共频道直接改版为公共电视的设想相比,“二元模式具体的实施路径为通过建立中央公共电视频道与选择有特色的省级卫视转型为公共电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频道资源、设施设备和人才资源,建立全国性的公共电视网,将目前存在的“公共频道全部清理出场,所有的省级地面频道不允许进入公共电视领域,而由转型的省级卫视公共电视频道与央视公共电视频道共构中国特色公共电视。我国电视一直实行产业化经营,公共电视要求去商业化、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中国特色公共电视应该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建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电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整合频道资源、开辟筹资渠道、培养公共电视人才等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