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母性·人性 收藏
母性·人性

母性·人性

作     者:邓娜娜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竹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304[艺术学-美术学] 13[艺术学] 

主      题:母亲 神圣 伟大 义无反顾 本能 付出 母性 人性 

摘      要:从古至今,但凡有人提起“母亲这个词,那种崇拜之意就会由然升起。因为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甘愿付出而又不求回报的。母亲为了自己孩子的生存和发展,在必要时候真的是可以做到不顾一切、赴汤蹈火。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那次,当救援队员挖出废墟里的人时,发现有位小女孩还有生命迹象。正是她伟大的母亲在房屋倒塌的那一瞬间用自己的身躯为她搭建了一个安全空间,这个小姑娘才幸免于这次的灾难。她的母亲在大难面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自己子女。难道说,母亲不知道她这样做的后果吗?不,她知道!但她还是做的义无反顾,这就是发自她本能的一种母性,也是人性之本能所在!对母性的探索在本次的论文中主要是从一、西方绘画史上以母性为题材的油画作品1.1文艺复兴时期的母性题材氛围是高贵神圣的1.2 17、18世纪的以母性为题材的绘画作品1.3 19-20世纪母性题材作品二、现代绘画中表现母性课题的画家2.1第一人称创作2.2第三人称创作三、我的母性·人性课题毕业创作。创作的这批作品,我采用的是湿画法,结合扇形刷进行揉、搓、点、拖的方式来表现。通过平时对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起居的场景的观察体会,领悟到母亲的那种无私的爱。抓其中一些习以为常的日常动作进行描写,其中一副中,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孩子不想待在室内,想出来玩,母亲就带他出门观赏植物、呼吸新鲜空气。母亲手扶站在花圃栏杆上的孩子,母亲的形象十分消瘦,相反,孩子以虎头虎脑的样子呈现,胖乎乎的很敦实。两者在外在形象上反形成鲜明对比,从正面烘托出我们中国式母亲对于孩子的那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爱。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