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综合性公园声景调查与研究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许先升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4[工学-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摘 要:城市综合性公园,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公共空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园内的整体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和游人的关注。然而长期以来,公园的设计一直注重视觉角度,忽视了听觉与声环境的设计。随着声景概念在国内的引进和传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公园景观中的声音环境并关注听者的声音感知。 本文在环境心理学、心理声学、景观生态学、空间与场所相关理论和游憩行为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对海口已建成的典型综合性公园的声景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专业仪器测定了人民公园与白沙门公园各时段各测点声级的变化,对其声景特征做了分析与客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园区游人对公园声景现状的主观评价,并以李克特量表法来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 (1)海口综合性公园声景特征上,主要由自然声、生活声和人工声构成,其比例大小与周边环境和公园的使用情况有关,并分析了其声源特征、时间分布。在声景的客观评价方面,主要对公园各测点声级大小、喧闹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在游人对公园声景的主观评价方面,分析了声景评价的几个重要指标——主观声响度、好感度与协调度,评选出游人喜欢与不喜欢的十大声音要素。通过好感度与协调度均值的正相关得分,说明声音与周围环境是一个共同的整体,声景是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3)对“场所——行为——声景进行研究,分析公园中典型场所空间特性,得到场所空间——人的游憩行为——声景特性的相关规律,并进一步总结了声景的空间分布,作为对声景主客观评价的补充研究。 (4)海口综合性公园声景现状的不足之处:声景的区域特色不明显、人工声过重、声景要素的缺乏、缺乏对声景的认识和管理。 (5)根据研究结果,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炼海口作为热带旅游城市的地域特殊性、热带自然资源的丰富性、文化特殊性等因素,以负设计——减弱或消除评价均值较低的声景要素,正设计——增加区域特色和人们喜爱的声景要素,零设计——对公园好的声音进行保护,这三种设计方法提出改善声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