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对血小板信号通路影响及酶活性的研究 收藏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对血小板信号通路影响及酶活性的研究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对血小板信号通路影响及酶活性的研究

作     者:季娜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根葆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主      题:蝮蛇毒 动脉血栓 血小板抑制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剂 蛋白激酶 

摘      要:目的:探讨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platelet inhibitor from Askistrodon halys venom,AHV-PI)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实验组,颈动脉血栓模型组,AHV-PI低剂量组(0.05mg/kg)、中剂量组(0.1mg/kg)、高剂量组(0.2mg/kg),阳性对照组(PI3K阻断剂LY294002,20u M),共6个实验组,每组各5只。利用70%Fe Cl3通过化学损伤的方法制造家兔颈总动脉血栓模型,AHV-PI各剂量组经耳缘静脉注入相应体积的AHV-PI,空白实验组不复制模型,仅注入相同体积0.9%盐水。1h后经另一侧颈总动脉采血,离心取上清液,采用双通道凝血仪测定家兔凝血功能,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浆中纤溶酶(plasmin)、5-核苷酸酶(5-NT)、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的含量,XS-1000I血球计数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术(FCM)观测AHV-PI干预下,荧光标识的单克隆抗体CD61(FITC-CD61)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结合率的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ing)测定血小板内Akt蛋白激酶磷酸化程度。结果:病理切片显示AHV-PI中、高剂量组颈动脉内膜相对比较平滑,管腔内未见血栓形成。阳性对照组、AHV-PI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血小板数目和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下降(P0.05),较空白实验组无明显改变(P0.05),其中模型组与AHV-PI低剂量组之间、阳性对照组与AHV-PI中、高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实验组比较,模型组和AHV-PI低剂量组中活化部分凝血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酶时间(TT)都显著缩短(P0.05),血浆中FIB含量增高(P0.05),纤溶酶水平下降(P0.05),5-NT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GPIb水平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凝血功能指标中除PT、TT外均无明显改变(P0.05),纤溶酶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5-NT含量升高(P0.05),GPIb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AHV-PI中、高剂量组APTT、TT延长(P0.05),PT无明显改变(P0.05),血浆中FIB、纤溶酶和GPIb含量均下降(P0.05),5-NT含量升高(P0.05)。除PT外,模型组与AHV-PI低剂量组之间和AHV-PI中、高剂量组之间相比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AHV-PI对单克隆抗体CD61与血小板GPIIb/IIIa的结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AHV-PI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水平,阻碍Akt通路下游的信号转导;也可能与自身各种酶的活性有关,如纤溶酶原的激活、5-核苷酸酶能够分解血浆中相应的致聚成分。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