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山东地区会馆研究(1660-1950) 收藏
山东地区会馆研究(1660-1950)

山东地区会馆研究(1660-1950)

作     者:刘金颖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平生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山东 会馆 功能 文化 

摘      要:会馆是产生于明清之际的社会组织,有关于会馆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一说,会馆是单纯的同乡性组织;一说,会馆是商业资本的组织。从会馆的产生缘由来看,同乡性占主导地位,.而在会馆的发展过程中,行业性特征则越来越明显。因而会馆是融同乡性、行业性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它适应社会的变迁而产生,在内部结构调整的同时,对外也在进行不断地整合。山东位于中国东部,北濒渤海,东临黄海,是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路,其四季分明,经济基础较好,因而历来为商人所重视。明清时期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赋役政策的变革,又进一步促进了人口流动,南来北往的商人纷纷来此经商。清中叶以后,山东地区的会馆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其中有来自西北的山陕会馆,也有来自长江流域的浙闽会馆、苏州会馆、江西会馆,还有来自珠江流域的广东会馆等。从会馆的构成看,主要有行业会馆、工商会馆、移民会馆等。从功能性角度来说,会馆在建成后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市场运作中来,与政府的互动也日益频繁,这些都说明会馆作为非官方协调管理的基层组织,发挥着它的社会、经济、文化功能。从历时性角度来说,会馆这一传统的社会组织,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中,有的衰落了,有的成为了单纯的同乡组织,有的向商会转化,有的则成为了近代政治活动的场所。从十七世纪中期会馆在山东兴起,直到二十世纪中期退出历史舞台,会馆在山东的历史上存续了约30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里,会馆拉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往来。在发展过程中,士绅文化与平民文化不断融合,内陆文化与沿海文化不断交流,中国文化与海外文化在此碰撞。山东地区的会馆,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它的产生、发展、变化、衰落,反映了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走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