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斯·沃克小说中的伦理思想分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康淑敏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艾丽斯·沃克 文学伦理学 伦理背景 伦理表现 伦理技巧
摘 要: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沃克在1983年凭借著名小说《紫颜色》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及全国书评家协会奖,获得了巨大社会反响,由此进入写作的巅峰阶段。兼具黑人与女性作家的双重身份,沃克时刻为黑人和妇女争取自身权利而奋斗,成为当代最有天赋和最鼓舞人心的作家之一。沃克作为那个时代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伟大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内涵,在其小说中不懈地追求一种社会批判与伦理道德教化的契合,无情地揭露了美国社会中种族压迫的罪恶,性别歧视的恶劣,环境破坏的严重,并提出自己所倡导的伦理思想和实现途径,为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近几年国内文学批评界在总结深厚的文学伦理学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研究文学的批评方法,是对文学史上各种文学描写的道德现象进行历史辩证的阐释,其主旨在于以历史的眼光考察文学作品等文学现象的伦理内涵,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对各种伦理关系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阐释。本研究依据文学伦理学的原理,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对沃克较有代表性的三部小说《梅丽迪安》、《紫颜色》、《我亲友的圣殿》进行伦理解读,旨在揭示着作者的伦理思想背景,伦理思想内涵及其伦理思想的表现策略。通过对沃克的伦理思想解读,笔者发现沃克对人类生存际遇和人类精神境况具有深切伦理关怀,怀有对人类社会中各种伦理主体均能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研究发现,艾丽斯·沃克的伦理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产物。同时,沃克的伦理思想主要集中在种族伦理,性别伦理和生态伦理三个方面。沃克通过其小说中对白人黑人之间的压迫与反抗以及在种族冲突的背景下闪烁的白人黑人之间的互助互爱的描写,表达了其渴望种族平等的美好愿望。沃克又在其作品中大量描述刻画黑人妇女的悲惨境遇与爱的缺失,引导她们进行自救与他救,展现了沃克渴望两性间和谐相处的性别伦理。作为一名大自然的热爱者保护者、倡导者,沃克将理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与现代社会对自然的“欺凌虐待加以对比,激发读者的认同感,以期达到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生存状态,表达了其生态伦理思想。沃克采取了一些独特的表达技巧来表达其伦理思想。譬如,在情节演进模式上,采取了时间空间跳跃的模式以及碎片化情节;在叙述方式上,更加突出女性细腻的叙事方式和多视角叙事模式;在修辞方式上,采取了意象象征以及故事改写等手法。这些技巧的使用,使沃克的伦理观更清晰,更具说服力。而沃克这种清晰有说服力的平等、和谐和共生的伦理观也有利于拓宽对沃克作品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渠道,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