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稳定 ——中美比较研究 收藏
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稳定 ——中美比较研究

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稳定 ——中美比较研究

作     者:江鹏伶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孔令强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影子银行 系统性风险 金融稳定 主成分分析法 

摘      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金融稳定性的关注,而时隔10年后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更是将影子银行推上了风口浪尖。近年来,影子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影子银行规模远超商业银行融资规模,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占据较大比例,占各国GDP的比重也迅速增加,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叉比例日益提高,影子银行风险的爆发及其传导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冲击力也越来越大。当然,影子银行作为一种监管套利的产物,也作为一种金融创新,P2P、第三方网络支付、众筹、第三方理财公司等互联网金融层出不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满足了个人和企业的投资融资需求,使得金融体系更加创新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子银行机构倒闭、违法、欺骗消费者等现象频频出现,给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重大威胁。影子银行缺乏政府监管的“灰色、“影子等特点本身就说明其内部存在巨大风险,风险通过与其它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叉不断传导,继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对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问题,国家政府应保持重点关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与此同时,国内学者纷纷借鉴外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将其运用到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上来,然而其政策建议多笼统地照抄照搬,未定量地分析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差别、影子银行的结构化差别,实际意义薄弱,有用性较低。本文通过阐述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理论、金融稳定性相关理论以及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结构性影响分析理论,利用资产负债表会计账户传导机制构造系统性风险模型,收集了中国影子银行内部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五大机构以及美国影子银行内部贷款发放机构、SPV、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违约互换公司四大机构2008年-2015年的数据,定量分析了中美两国的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结构及其规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包含两个子系统、15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并提取主成分,量化了中美两国的金融系统稳定性指标。最后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实证分析中美两国影子银行对中美两国金融稳定性的结构性影响,通过理论联系实证法、比较分析法对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