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翻译研究的关联顺应模型 收藏
翻译研究的关联顺应模型

翻译研究的关联顺应模型

作     者:赵关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蒋宇红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主      题:认知语用学 解码推理 编码选择 翻译研究 

摘      要:由于翻译学的跨学科性,传统译论从结构语言学或解构语言学或哲学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未能对翻译现象进行全面解释。翻译也是一种语言运用,因此,对其进行语用分析有其必然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对其进行某种角度的语用研究,但是都未能全面深入提示翻译的语用本质。 本研究尝试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研究翻译过程中关联理论是如何影响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以及顺应理论在译者生产目标文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翻译研究构建一个基于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认知语用模型,以求能够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并为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语用学建构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本研究的主要构想基于翻译活动包括两个动态过程,即解码-推理过程和编码-选择过程。在第二个过程中,作者、译者和目标读者三方都参与其中,译作是三方认知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综合考虑翻译活动中所涉及的三方(作者、译者和目标读者),作者认为译者的认知语境是作者和目标读者的交际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作者认为无论是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研究,还是顺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研究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关联理论主要涉及翻译活动中的第一个动态过程即对原文本的理解,而顺应理论主要涉及第二个动态过程即目标文本的产出,都没有对三方认知环境的相互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之所以要强调他们的相互作用,是因为翻译活动既涉及对原文本的理解又涉及目标文本的产出。译者对任何一方的忽略都会影响交际活动甚至导致交际活动的完全失败。 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同时也为了克服其片面性,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角度将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结合起来,为翻译研究构建一个综合的关联顺应模型,此模型将翻译活动看作是在认知和文化背景上迥异的作者、译者和目标读者三方之间的多重互动。为了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从以往的翻译实践中搜集了大量的语料,并利用该理论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基于对搜集的语料所进行的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为了生产出一个与原语文本有相似语用效应的目标语文本,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到认知和文化差异的问题,因为认知和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本文所提出的关联顺应理论模型,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过程并重视动态语境分析,但该模型只是在为翻译研究建构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道路上的初步尝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