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曼荼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哲学研究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索南才让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305[艺术学-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1304[艺术学-美术学] 13[艺术学]
摘 要:藏传佛教密宗神秘莫测,深奥隐晦,虽然给一般人的认知带来了重重障碍,但是神秘的图案----曼荼罗却使得修行者和外道者的格外关注:它的名字优美浪漫;造型精美紧促;色彩艳丽明快;内容神秘庄严,成为藏密修行者的最高追求境界。在此,我就以这块神秘的图案展开论述,探讨藏密曼荼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哲学意义。 藏密即金刚乘,它的修行方法很多,仪轨复杂繁多,需由密法上师一一传授,而这些都离不开曼荼罗的作用。密乘因教理通俗、方便可行,宗喀巴说:“密法是成佛的最捷之捷径。①藏密曼荼罗的运用更让密宗将其视为重中之重,成为密法修行者的必要环节。 在经典中常提到修习禅观或是佛陀的加持,通过这些使人身临其境融入诸佛的世界。将这种思维或观想所得的佛像,雕刻或绘画成可视状态下的图像,并以此观想践行最后超越图像,形成自觉、自然而然的三密结合,即身成佛的境界,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成为密宗修行成为轨范。 藏密曼荼罗源于印度,由苯教、民间信仰与外来的印度佛教相互融合而成,具有藏化的明显特征,它更加彰显了藏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气息。藏密艺术严格的以《造像度量经》为绘制标准和规范,画师们依据规定的程式作画,不可随意变化。西藏的曼荼罗不仅仅是美术作品,它更具有宗教和哲学意义,是密宗的中心要素。 提及藏密曼荼罗,我们首先得借助于高贤大德来感知藏密曼荼罗的宗教观(宗教的神圣),然后再潜入艺术家的意识来叙述和传达藏密曼荼罗艺术观(艺术的美幻)。全文的亮点是借助于图解的方式,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让神秘的密宗曼荼罗变为可视化,起到浅显的普及藏密曼荼罗知识和作用。 弘学在他的《佛教图像说》中说:“佛教图像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成立于日本,是研究佛教密教曼荼罗图像的专门学问。日本在曼荼罗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年来我国学界对藏传佛教密宗、汉传佛教图像的研究,特别是藏密图像学曼荼罗的研究向纵深度展开。 本文试图用三条线:一条从藏密曼荼罗宗教内容即圣境入手;一条从曼荼罗的艺术形式即美境执手;最后一条是藏密曼荼罗两性具足,互为承载。深入浅出的展现既神秘又有魅力的藏密曼荼罗。从藏密曼荼罗宗教圣境执手,就要还原曼荼罗作为存在象征物的本质内涵;从藏密曼荼罗的艺术形式执手,就要借助于造型艺术来表现曼荼罗作为审美造型魅力。这两条线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彼此融合的,形式表现内容,内容为形式提供依据,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