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论曾野绫子《虚构的家》之悲剧要素 收藏
论曾野绫子《虚构的家》之悲剧要素

论曾野绫子《虚构的家》之悲剧要素

作     者:王倩倩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春英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205[文学-日语语言文学] 

主      题:《虚构的家》 曾野绫子 家制度 家庭教育 

摘      要:曾野绫子的长篇小说《虚构的家》,(又译《家庭悲剧》)创作于1973年,翌年即由读卖新闻社发行单行本。作品一经问世便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虚构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与此同时,作品所针砭的封建传统习俗与资本主义高度文明下人的“异化纠葛成的家庭悲剧令人扼腕深思。《虚构的家》问世时正值日本面临第一次石油危机,经历着战后前所未有的经济萧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国民普遍受到以美国为首的民主主义文化的荡涤,而残留于世的旧封建文化习俗仍在发酵。在这种经济上受创、新旧观念更迭的时代背景下,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细胞,其问题日渐突起。曾野绫子运用平行结构的方式,通过描写两个日本上流社会的家庭悲剧,来表达对日本封建的家制度的诘问。日本家制度中的家父长制、男尊女卑思想,以及良妻贤母主义在两家四位成年主人公身上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同时,作品所架构的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崩溃的家庭悲剧,又如实地揭示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中新旧思想碰撞的惨烈程度,从中可以管窥到残留于世的旧封建思想弊端的“坚韧及其衍生物对人性的残害,以及作为参照系的作者的天主教情结。《虚构的家》是一部让人反思家制度的苦闷与痛苦的作品,小说肇始于日本经济高度发达惠及于社会异常安定富裕的时代,但它揭示了经济繁荣的背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日常性背后所隐藏的“非日常性和脆弱性。丰盈的物质生活并不能成为家庭延续的保证,无论如何繁荣富有,绑架于社会轨道上的家庭中所隐藏的不安和危机是永远无法规避的。本文力求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两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文本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诸多要素的表层摹写及其深层意蕴。首先,通过对悲剧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来阐述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日本传统的家制度中的弊端与都市化社会高度发达后人的“异化。其次,考察日本近代化进程中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封建思想的碰撞对家制度的变迁的影响。最后,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探讨日本家制度的变迁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改革的启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