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收藏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作     者:刘小鹏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波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4[教育学] 

主      题: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审美教育 

摘      要:文言文所具有的特殊语言形式,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但又因其语言的特殊性质导致文言文鉴赏的艰难和教学的枯燥,无法使学生体验到文言文所具有的美感,因此,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引领学生主动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境界,感受文言文所具有的人文气息是我们文言文审美教育的追求。高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无论是从横向上所包揽的丰富文体和内容,还是从纵向上所跨越的朝代之长,都蕴含着丰厚的审美元素,既需要学生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又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但目前文言文教学重工具性轻人文性、重灌输轻感悟、重死记硬背轻理解品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基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征,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挖掘文言文的工具性作用又要挖掘文言文所具有的人文性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2003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科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课程标准为我们的语文培养目标做了大纲性的指导,因此审美教育已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得到实现。当下,一部分文言文教学只停留在逐字逐句的翻译理解文本上,缺乏向思想情感的纵深探索,缺乏美的发现,远离了审美教育,这越发让学生感到学习文言文的枯燥、乏味,最终导致学生学习迁移能力低下和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局面。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能力普遍上升,有自己更高的追求和认识,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文言文工具性资源的开发。因此,基于上述现状,如果注重发掘和利用蕴藏在文言文中的美育资源,进行审美教育,既能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深刻认识,得到审美熏陶,又能使文言文的课堂充盈着一种审美的愉悦氛围,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前人对文言文审美教育的研究已不乏其数,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本项研究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对部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课堂观察试图对文言文的审美教育现状进行总结并作出新的尝试。本研究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对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设想做了简单的概述,以确立本研究的对象;第二部分为第一章,是对研究对象——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概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阐述文言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从而确立审美教育的依据,其次是阐述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为第二章,是对当下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的调查以及结果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实施调查问卷以对现状做出了解,其次是对调查结果做出整理并作出简单分析,最后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当下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的表现;第四部分为第三章,针对调查统计的分析总结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策略。以往研究大部分是将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缺失归责于教师的教学,缺乏全面性的原因分析,本项研究的焦点既面向教师的教又聚焦于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审美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作用。最后是文言文审美教育引发的启示,文言文审美的课堂首先是文言文的课堂,不是美学的课堂,是文言文与审美相融合的课堂,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课堂。第五部分为结论,是对本项研究的总结以及对未来教学的展望。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文以载道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促进自身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