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普通高校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平江
授予年度:2008年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体育要求重新建立全新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在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探寻与摸索,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出现了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为主的新的体育活动方式——高校体育俱乐部。在众多的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中,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又因其项目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而显现出不同于其它项目的特殊性,因此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我国高校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便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但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体育工作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意见,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的继续发展,但运转过程中仍存有不少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如何使高校健美操类俱乐部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不仅对高校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的顺利发展起推动作用,而且对于高校其它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也有借鉴作用;不仅可以起到追随紧跟深化教育改革路子的作用,对于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本论文以清华大学等10所北京市高校的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对参与俱乐部活动的教师、学生及俱乐部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对北京市高校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论文通过对北京市高校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的场地器材、学生和教师的认知、课程设置情况、师资情况、政策与组织管理、经费情况等六大方面的调查分析,论证了北京市高校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的开展在场地器材、师资、政策等多个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条件,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同时存在开展不是很普遍、学生健身消费意识没有完全形成、教师授课费较低、课程设置内容和活动时间不尽合理、组织管理体系没有真正形成、俱乐部经费不足等问题。为了使北京市高校健美操类健身俱乐部更好的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2、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健身消费观念。3、拓展项目设置,增加时间安排,有效利用场地空间。4、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加教师授课费用。5、组织各种比赛与交流,丰富校园文化,拓宽经费来源。6、增强俱乐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逐步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