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分割下的职业地位获得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建国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摘 要:社会流动的开放,是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标识,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但是,受传统制度体系的影响,体制分割成为社会流动中的一道天然屏障,体制内外的社会流动机制存在着差异,作用于人们的流动方向选择。一个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应该是体制分割弱化甚至是消除的社会。那么,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社会流动中的体制分割究竟在多大程度发挥着影响,这对于判断社会发展质量有着重要的识别意义,这也是本研究所要关注的问题。然而在这一问题,学术界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概括来看:一种观点则认为,受传统体制影响,体制内外的地位不平等依然存在,近年来的公务员热就是典型的代表;然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体制内差异逐渐变得模糊,职业地位获得的体制壁垒淡化,([1])从1990年代公务员下海,到近年来公务员热后的降温,都是重要表现。对于上述观点的分歧,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SS)2006-2015年数据进行展开探讨。本研究关注的问题:当前中国社会流动中的体制分割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体制内外个人职业地位获得机制是差异维持还是弱化;并据此反观社会发展质量。研究发现,体制分割因素对人们初职地位获得和现职地位获得影响均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在体制内,人们职业地位获得受到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的作用要强于体制外,同时体制内的代际传承明显高于体制外。但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体制内外的差异在逐渐缩小,进入21世纪以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能力对于体制内外的劳动者职业地位获得均发挥着最为显著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步加快,这种作用开始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这表明,社会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社会流动空间的开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也是本研究的政策取向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