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唐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渊源考论 收藏
唐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渊源考论

唐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渊源考论

作     者:王晓萌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军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取士标准 文学竞争 创作规范化 

摘      要:本文采用追源溯流的方法,分析了唐代以诗赋取士制度产生前,中国历史上以文才取士标准形成发展的过程和原因,进而分析了这一标准对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本文共分三章,正文前的绪言对唐代科举与文学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进而阐明了自己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勾勒出唐前以文才取士标准形成的过程,依据历史事实、按照时间顺序将取士标准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后有小结,概括这一阶段中作为取士手段的文才标准中各类文体地位的升降。 第二章重点分析这一标准形成的原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与门阀士族之间力量的消长为背景,重点通过记室一职与文学的关系的考查,揭示文学才能对门阀势力造成的冲击。在当时国家统治意识形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文学超过国家意识形态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在门阀政治向中央集权制下官僚政治转型的过程中,文学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分析以文才取士标准下政治与文学的互动。随着文学逐渐成为选士标准,文学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央政权开始试图掌握对文学的评判权,南朝梁时期,文学创作开始走向标准化。南朝文体辨析和文学理论的繁荣与这个创作标准化的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唐人则在对以文才取士标准的反思中重新思考文学创作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把文学创作等同于入仕工具的倾向,中唐时期韩愈等人高举道统,提倡古文,彻底突破了当时中央选拔人才的取士标准。 结语指出了当前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不足,本文认为不能忽略魏晋南北朝以文才取士标准的存在而一味强调当时文人写作时审美意识的增强,表面上看当时诗文的政教功能在弱化,实际上文学正在成为文人求仕的工具。魏晋南北朝在激烈的文学竞争中总结出来的创作经验和逐渐规范化的以文才取士的标准是唐代文学繁荣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正是大批唐代文人超越了单纯以文求仕的竞争才导致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