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恢复力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建军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7[理学]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713[理学-生态学]
摘 要:武安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且处于新型城镇化阶段,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运输等为地区经济带来巨大收益,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矿产资源的过度无序开采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地形地貌破坏、土地利用结构破碎、生态空间萎缩、生态功能减弱,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另一方面,快速的城镇化导致城市周边的生态空间不断被蚕食,生境破碎化日益严重。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能有效平衡经济发展用地与生态用地的需求矛盾,能够为城市提供多项生态功能,引导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对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马里兰州绿图计划被认为是近来年最好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它率先探索了绿色基础设施评价模型(GIA)并付诸实践,在平衡土地开发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被广泛应用。本文以资源型城市武安市为例,基于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提取绿色基础设施要素,将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恢复力相结合,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恢复力评价模型,并对生态恢复力分级分析,提出相应的分级优化建议,对武安市潜在生态资源的挖掘、城市生态空间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为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提供依据。本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识别武安市绿色基础设施要素。目前普遍认为绿色基础设施是由源斑块(hubs)与连接要素(links)组成的天然与人工化绿色空间网络系统,运用面积门槛,将土地利用类型稳定且面积大于100hm的林地、草地作为生态源,通过设置空间阻力面分析最小耗费路径的方法生成最佳的生态廊道模型,共识别出44块生态源和66条潜在生态廊道。(2)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恢复力评价模型。借鉴马里兰州绿图计划的“GIA体系,本文构建了绿色基础设施空间要素(生态源、生态廊道)和栅格单元两种尺度的指标体系,采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引入五个等级分值指数,用以后续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恢复力的评价与分级。(3)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恢复力评价与分级。基于生态恢复力评价模型展开空间要素和栅格单元两种尺度的评价,并将两种结果栅格叠加运算分为五级,结果表明西北和西南部生态源生态恢复力等级较高,南、北洺河两条季节性河流及西北部的生态廊道生态恢复力等级较高,中心城区及矿区附近的生态源和生态廊道生态恢复力等级较低。(4)绿色基础设施分级优化。根据武安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恢复力综合评价分级结果,提出相应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的分级优化策略,同时以武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为基础,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融入武安传统城乡规划体系,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