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农村贫困家庭的行动困境与社会支持研究——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 收藏
农村贫困家庭的行动困境与社会支持研究——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

农村贫困家庭的行动困境与社会支持研究——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

作     者:许君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范和生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304[工学-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家庭 扶贫 小康社会 支持 行动困境 

摘      要: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正逐步向着预定目标迈进。其中,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就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是否顺利消除贫困则决定着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扶贫、脱贫已不仅仅是地方政绩的考核标准之一,更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本文以贫困家庭为研究对象、选取安徽省太湖县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农村贫困的背景、表现及特点,提出由于贫困家庭成员致富行动陷入困境影响了其资本的有效积累,故而成为贫困问题产生的关键症结。针对贫困家庭集体行动困境以借鉴社会支持理论中的制度支持、资源支持、情感支持来探索化解方法。本论文第一部分阐述贫困问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化、社会化的难题,其成因复杂、治理措施不尽相同、取得的成效也有所差异。消除贫困的意义体现为国家的民本思想、社会的人道主义关怀和个人生存权利的尊重。就中国而言,7000万的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贫困人口能否顺利脱贫也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与否。故而,脱贫致富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也体现了政府致力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资源公平分配、关注民生的努力与担当,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展现和发展“共享理念的现实实践。本论文第二部分综述贫困概念、集体行动和社会支持理论。贫困概念不仅涉及经济学视角的物质提升、财富增长致贫致困,同时还涉及到社会学研究领域中个人或集体资本占有程度对贫困问题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地通过可控的社会问题表征,包括贫困户的尊严、幸福感和价值实现等方面。贫困家庭集体行动困境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行动能力受到束缚、限制、制约而产生的困境;另一种是行动能力过强、行为失控、对社会稳定产生潜在威胁的困境。而社会支持作为一个社会事实,从制度支持、资源支持、情感支持角度为化解集体行动困境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第三部分研究贫困家庭的成因、特点及表现。社会转型期,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利益失调、分配方式不合理是宏观社会环境下农村家庭致贫致困的外显原因。而对安徽省太湖县贫困现状而言,观念相对落后、家庭成员劳动力受限、地理环境不利、可利用资源稀少、资金帮扶不到位等是其家庭贫困的共性特征。这些因素给贫困家庭不仅带来集体搭便车、非理性参与和群体性抗争的行动困境;还表现在家庭成员个体幸福感的相对剥夺、与农村社会的融入遭遇排斥、对社会价值的认同陷入混乱及潜在越轨行为的间歇性发生。本论文第四部分研究社会支持对行动困境的化解机制。集体行动和个体行为具有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本文从社会支持理论角度通过制度支持建构刚性规范促进公平机制的建立,从而化解贫困家庭搭便车的制度困境,为其积极行动提供动力源泉;通过资源支持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平衡供给,从而改变贫困家庭传统的资本积累方式,改善其行动能力受限困境;通过情感支持加强内部团结和行动有效性,保持集体活力、强化成员对家庭的归属感,激发家庭致富脱贫的潜力和创造力,最终实现集体行动的社会价值。本论文第五部分针对太湖县贫困家庭现状提出对策建议。机制建构的主要目的是偏重于理论层面的对问题的协调性解构,对策是能够应用于实践,对现实问题预设的解决方法。本着太湖县扶贫成效和实事求是的发展规划,化解其困境的主要措施包括,对申请贫困的人员进行精准的资格筛选、统计建档立卡人数;不断探索贫困山区的产业发展出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量;各类支持资源实现整合、各类项目针对性安排;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专项扶贫资金、对资金使用制定监管制度;强化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考核,明确扶贫工作队的权力与责任;建立合理的贫困户脱贫奖惩制度,提高扶贫质量和效益。总之,贫困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处,而要补齐这块短板不仅需要形成中央协调、各级政府配合、部门主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扶贫机制,还需发挥社会保障、福利政策的兜底作用,做到既要扶贫又要防止返贫,同时仍需推进农村社会的重建工作,建成美好型新农村,从而提升乡村魅力,为农民致富提供内生动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